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

2024-05-19 04:07

1. 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

 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假定t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该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是使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利率平价学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iA是A 国货币的利率,iB是B国货币的利率,p是即期远期汇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最终会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p = iA iB。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平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 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A 国远期汇率必将升水,A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将贬值。反之亦然。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 = iA iB。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 利率平价学说的缺陷是:1)忽略了外汇交易成本;2)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实际上,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3)假定套利资本规模是无限的,现实世界中很难成立;4)人为地提前假定了投资者追求在两国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现实世界中有大批热钱追求汇率短期波动带来的巨大超额收益。

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

2.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评价的关系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3. 如何看待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的差异?

汇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之间的汇率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除了货币含金量决定汇率之外,还有官方汇率,也就是一个国家制定的汇率,前苏联就硬性规定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是1:1。

除了以上两种汇率,还市场汇率,市场汇率是根据两国物价,以及对外贸易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来计算。

如果向前苏联一样硬性规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1:1,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崩溃,绝大部分人会破产,社会失业率会很高,情况可能比现在的委内瑞拉还惨。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的,美国GDP比中国GDP大,美国的资产比中国的值钱。两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上,中国的是180万亿人民币,美国的货币发行总量换成人民币的话只有100万亿左右(14万亿美元)。

在GDP比美国小,货币发行量比美国多的情况下,硬性规定汇率是1:1,那么人民币的价值远远高于真实的价值。

从理论上讲,这时候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上升,但问题是你这种上升属于单方的提价行为,别人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别想着用人民币在世界上购买东西,人家才不会接受人民币结算,所以进口会受到影响。

在出口上受到的影响更大。

按照人民币于美元的汇率7:1,原来价值100人民币的中国产品,到美国市场换成美元标价大概是14美元不到。

如今规定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1:1,那么这件100人民币与产品,在美国就直接成了100美元。

这个价格还不算运费什么的,人家美国人会接受吗?原来14美元的东西突然涨到了100美元。傻子都不会要呢。

由此在出口上基本是不可能的,做出口贸易的企业除了破产还是破产。再加上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破产不知道多少人失业。

更严重的是这么多人失业,中国原有市场失去了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所有行业都会跟着萎缩,跟着裁员。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更多的人跟着失业,更多的人跟着破产

这时候就是市场上有很多商品,但问题是失业的人买得起吗?

买不起怎么办,让厂家降价?

原来的生产成本已经无法改变,厂家再怎么降价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他降到成本价,大量的消费者依然买不起。继续降价他破产,不降价东西卖不出他同样破产。

假如按照当前的中、美经济现状与货币发行量硬性让汇率变成1:1,整个经济都会全面崩溃一轮,然后物价快速上涨,货币严重贬值。

当然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由市场汇率上升到1:1的话,情况是不一样。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市场汇率中,汇率的升降并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加大出口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来达到让汇率上涨的目的。美国通过也可以操控利率,以及改变贸易来左右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汇率。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中国在科技领悟没能超越美国,或者和美国持平,没有制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完成出口都是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且这类产品出口总额没超过美国之前,与美元的汇率是1:1,都不是好事,都是在自我崩溃。

如何看待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的差异?

4. 市场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价定律在国内物价水平而非单个商品价格上的简单应用。假定相对于美国钢材的价格(仍然为100美元),日本钢材的日元价格上升10%(1.1万日元)。按照一价定律的观点,汇率必须上升为110日元/美元,即美元升值10%。将一价定律应用于两国的物价水平,可以得到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日本的物价水平相对于美国上涨了10%,美元必须升值10%。

5.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偏离

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他估计199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1.13元人民币。易纲和范敏估计的199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1美元等于4.2人民币。可以看出,绝对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汇率偏差较大。虽然各种测算结果都不一致,但一个共同之处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因此汇率应升值。这也是目前国内外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学者所持理论依据之一。不过,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如此之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完全按照所得到的PPP数值对汇率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是个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偏离

6.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如何决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各自在发行国的购买力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7. 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为何购买力却感觉越来越低?

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购买力却越来越低,这其实是属于“通货膨胀”。大家也知道,如今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大逆转,中国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美元,而中国人民币的使用率增加,是会让人民币汇率创新高。而居民们购买力越来越低有中3个方面因素影响:

1、大环境的转变
受疫情的影响,各国之间的自由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保障国家人民安全,各国之间在原先采取的自由贸易,如今采取的是封锁紧闭的状态。在这样经济无法大幅度扩散的情况下,国内的居民更多会以自主消费的形式,即自给自足更多,所以出现购买力会下降。

2、生活方式转变
因疫情的影响,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如以往都习惯在外面消费,买衣服,买饮食,甚至奢侈消费品都毫不吝啬去购买。然当今许多人一旦当地被封禁,那是收入降低,所以选择放弃外面高消费,而选择居家生活原材料加工生活为主。
3、消费意识的转变
人们的购买力跟自身消费意识有很大关系。如当今人们把之前的关注的消费享受板块,彻底转变成为了健康保本的板块,这样人们会把更多购买力放在医疗保健上。而医疗保健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所以如今人们都担心自己健康问题,更多时候会从意识转变,把更多时间花在健康养生上。而对于其他消费相对就减弱,由此购买力也会减弱。

总而言之,如今受大环境的影响,各国在消费上都是有所控制的。人们购买力的下降也是跟随全球的变化,国家的政策变化,再到个人的变化。毕竟人在钱越来越难赚的时代,自然花钱是会大大减少的。

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为何购买力却感觉越来越低?

8. 购买力平均汇率能够反映不同货币的什么

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购买力平价汇率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可是,这并不表明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以比索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在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倍)。【摘要】
购买力平均汇率能够反映不同货币的什么【提问】
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购买力平价汇率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可是,这并不表明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以比索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在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倍)。【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