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的故事

2024-05-18 18:27

1. 劳动模范的故事

  劳动模范--韦朝群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劳动模范的故事

2. 劳动模范的故事

 劳动模范的故事300字
                    劳动模范的故事300字,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都有写到劳动模范的事迹吧,这样的事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下面为大家分享劳动模范的故事300字。
  劳动模范的故事1   1、韩伟 
  韩伟,男,高中学历,中共党员,北京市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他投送邮件400万件,消灭瞎信2万多封,被群众誉为“体贴为民的绿衣使者”。
  16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几十万用户准时投信送报,每天三频次,工作时间每天在 10个小时以上。韩伟总说:“用户是咱投递员的亲人,咱要掏心窝子为亲人分忧代劳,用自己的双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为用户既送报又送“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2、孟广彬 
  他注册“雷锋号”小鞋摊,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针一线穿写出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会价值。
  孟广彬出身贫寒,因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便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孟广彬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1988年起,他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外摆摊修鞋。他的鞋摊旁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他还制作2000多张优惠卡分发到学生手中,凡是贫困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一概分文不取。
  几十年来,他义务修鞋十余万双。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学生们放学把鞋取走再收摊,他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1995年8月24日,家人发来电报,在山东的母亲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摊上还有五双修好的鞋没人来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学生们把鞋取走,才匆忙赶到火车站。
    
   3、陶玉国 
  陶玉国,矿工,全国劳动模范。生活中的陶玉国是一个乐观豁达的煤矿汉子,别人说他劳苦功高,他总是腼腆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拔牙工”。
  煤矿是高危行业,而他从事的.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种:采面回柱,这个工作煤矿工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叫“虎口拔牙”,就是采煤工作面煤层采完后,回收采空区的设备和支撑顶板的柱子。
  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技术、体力、耐心、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陶玉国从未过分渲染这项工作的危险和艰难,也从不向领导提条件讲报酬,总是默默地承受,一次又一次安全地完成任务,在采面上一干就是20余个寒暑春秋。
   4、杨金福 
  杨金福(1938——)江苏吴县人。全国劳动模范。
  1949年起历任江苏吴县越溪乡张墓村农会主任、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稳定农业,搞活副业,兴办工业,闯出了一条农副工三业协调的路子。
  全村430户家家依靠集体经济成了万元户,村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单位。1979年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5、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劳动模范的故事2  xx,一个年轻组工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组工的深刻内涵。组织部门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为了较好地完成任务,他经常主动加班加点,从未抱怨。
  接任研究室主任后,面对任务量大、人手少的实际,起早贪黑、通宵达旦成了常事,但他始终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一件事在他手上拖拉。
    
  从事信息后,他就把宣传当爱好。短短三年从门外汉,变为了“业务通”、“多面手”。累计撰写信息200多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64篇,起草的文字材料达60多万字,工作汇报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村官联谊会筹备、村官刊物《青春印迹》创办等工作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干部考察考核中,他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考核工作细则》的各项规定,不跑风漏气、不弄虚作假,用言行维护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和模范践行公道正派的要求,以坚强的党性,践行了为组织工作负责、奉献、争光的要求!
  劳动模范的故事3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
  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
  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
  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xx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3. 劳动模范的故事


劳动模范的故事

4. 全国劳动模范故事

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24 
 
下一条回答
找绘本故事,就上阿里巴巴。
关注绘本故事的人也在看
绘本故事采购批发,尽在阿里巴巴!

5. 劳模劳动故事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劳模劳动故事

6. 劳模劳动故事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7. 身边的劳模故事

 身边的劳模故事300字
                    身边的劳模故事300字,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而劳模其实是一个具有褒义的词语,是用来赞美他人的,下面为大家分享身边的劳模故事300字。
  身边的劳模故事1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令人称赞的劳模,他们的事迹固然让大家感动。但也有一些无名劳模,虽然他们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也值得我们学习!
  我心中的劳动模范就是我舅舅,他是一名厨师。我之所以称他为劳模,是因为他做菜还挺好吃的。我舅舅每天早上八点来酒店工作,到下午一点半多左右回家,再到下午四点左右又回到酒店上班,之后他要到晚上八点半才能够回家。
  我舅舅他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非常的辛苦。他还要养活他的家人。他对工作非常的认真负责!我还觉得他烧每一道菜都非常的用心,所以他的菜都烧得很好吃。
    
  舅舅很热爱这份工作,所以他一直都坚守在厨师这个岗位上。我觉得舅舅的菜很好吃,所以很多人都在他的酒店吃酒。
  我们身边的劳模并不止这些,工人,农民……只要你用雪亮的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劳模,劳模就在你我身边。
  身边的劳模故事2  老辈人总说,爱劳动的人饿不着,勤劳的双手能致富,劳动最光荣。“光荣”一词被用于修饰“劳动”,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美誉与精神褒奖啊。
  儿时的我许是最热爱劳动了。拖地向来是我的“专长“。不论何时,只要赶上大扫除,总是我提着拖把最先飞奔出教室。那时我气力小,提着费劲,干脆把拖把放在身前,推车似的“舞”起来。
  踏着拖把在留有水痕的大理石楼道上溜耍,栽了好几个“四脚朝天”。地板被我“抹”了个遍,拖把上也积满灰尘。于是乎,教室里最脏的那块地板表面被更多的灰尘掩盖了,如今说来,旁人且不论,连我自己都忍俊不禁。
  稍长些,我又热衷于祖父的菜园。眼瞅着的满绿,竟不知种养的秘诀,只是饶有兴致的使上蛮力掘薅,小半的蔬菜也因此被我折磨的“痛不欲生”。
    
  祖父可没恼,笑嘻嘻地把我搞坏的锄头、镰刀、担挑儿仔细修好,而那些被我“大卸八块”的蔬菜,则经他的巧手烩制成舌尖上的美食。五次三番后,我便稍稍掌握了锄菜之妙诀,心里竟对那些被我虐待的生灵生出惭愧,遂虔诚祷告,祈求它们“在天之灵”永得安息,此后,再无哪颗菜“惨死”于我手中。
  我曾固执地认为学习算不得是劳动。现在想来,是我错了。劳动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状态,任何为梦想而奋斗的人都可称为光荣的劳动者。不论是工人、农民、商贩……还是政府官员,都在用劳动践行自己的职责,体会人生的价值,劳动,是一首永恒的赞歌。
  我热爱体力劳动,至少可以让我那颗好动的心得以精神的满足吧。小孩儿们尚且能够在玩乐式的劳动中获取知识,改进方法,尽管那只是娱乐,但我们何尝不应如此呢?想往上攀升,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厌倦?有什么理由放弃劳动呢?
  普天下最光荣的劳动人民啊,你们就是世间光亮之所在!
  身边的劳模故事3   篇1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他们所做的事固然令我们感动!但在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看似十分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并不平凡的事,他们难道不算模范吗?
  首先,我给你们介绍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他是我心中的劳动模范。
  为什么说我的老师是劳动模范呢?因为他教授我们知识,教我们怎样做人,而他每天都要准备教科书,将书中的知识教授给我们;她为了那些顽固、游手好闲的学生的成绩能够得到提高,放学之后把那些学生找来,给他们细细地讲了一遍又一遍;他有时候要起早贪黑地为我们改试卷。
  在很多人眼里,保洁工是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但在我的眼里,她们是一些伟大的人。他们天天要起早贪黑去工作赚钱,在工作期间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整天废寝忘食,任劳任怨,没休息过一刻,保洁着我们城市的.环境。
  除了老师和保洁工,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人,比如说交警,他们整天都在街道上维持着交通秩序,防止着交通事故的发生,防止危险的事发生。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普通的人在做着普通的事,虽然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认为他们都是我心中的劳动模范!
    
   篇2 
  我家的“劳模”就是我的妈妈,她可是个大忙人,从早忙到晚,家里事事都由她来料理。
  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就起来了。如果你住在我家,早上你就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这是妈妈在家里做早餐,到了七点妈妈把早餐做完了,就匆匆忙忙的换上工作服去上班了。当我起床时总是不见她的身影,只留下还有点点暖的早餐。
  中午,妈妈每天都按时回家。一开门马上冲进厨房,开始和锅碗瓢盆进行“大战”,过了一会儿饭煮好了,妈妈以“闪电”般的速度把饭吃完,马上冲去上班,等到老爸回来时妈妈早已经消失了,只剩下了饭菜摆在了桌面上。
  到了晚上妈妈更疯狂了,把饭做好后,开始了清洁工作,家里的每个死角都被老妈用“旋风”般的速度扫了一遍,接下来是用拖把“横扫千军”每一粒灰尘都被老妈问稳稳的粘在了拖把,接着妈妈还不能休息继续接着干活,洗碗啊,洗衣服啊,挂衣服啊,一直忙到睡觉。
  我的老妈呀!你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一会啊!
   篇3 
  我们班中有一个“小劳模”——谢澜。每次劳动时,她就把脏活累活全包了,拖地、扫地、擦窗台……打扫时,每个角落的一点一滴的脏东西她都不放过,好像不劳动她就浑身难受。
  每次放学,她就第一个拿起扫帚开始认真打扫,常常打扫到同学全都走了。她把教室打扫了一番后,教室变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记得秋天的时候,学校里的广玉兰开始掉叶子了,那叶子就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落在跑道上。放学后,她就在跑道上认真地打扫。瞧,她正拿着扫帚在扫树叶呢。我走过去,疑惑地问:“谢澜,你怎么在扫树叶呢?”“秋天,叶子掉了,覆盖住跑道,你想,同学们万一不小心,会摔倒的!”谢澜大声说。我又问道,“可现在已经放学了,再说树叶这么多,你要扫到何时啊?”“扫掉一点是一点!”谢澜坚定地说。我只好回家了。第二天早上,她又在扫树叶子了。几天后,跑道上的树叶都被扫光了,干净极了。啊,这一切都是谢澜的功劳呀!
  “小劳模”这个奖章给谢澜,真是名副其实呀!

身边的劳模故事

8. 求 感人的劳动模范故事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