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真实吗?

2024-05-18 17:31

1. 货币战争真实吗?

《货币战争》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不完全真实,《货币战争》是小说演义,不是历史书,存在一定的小说的虚构成分。
内容简介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
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
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
在韩国,《货币战争》系列创下韩国引进图书的销量纪录,强烈震动了韩国各界;在波兰,被波兰第一副总理向政府官员大力推荐,并亲邀作者前往波兰讨论“货币战争”。
在俄罗斯,《货币战争》系列将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荐书介绍给广大市民。目前,《货币战争》丛书除中文简体版之外,还出版有繁字体版、法文版、俄语版、波兰语、韩文版、日语版、越南语版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真实吗?

2. 货币战争里面的事说的到底是真的假的?

是真的。
《货币战争》为2007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宋鸿兵。宋鸿兵用货币战争来描述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货币战争的相关情况:
1、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
2、在波兰,被波兰第一副总理向政府官员大力推荐,并亲邀作者前往波兰讨论“货币战争”;在俄罗斯,《货币战争》系列将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荐书介绍给广大市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

3. 货币战争真实吗?

首先,《货币战争》的本质,是小说演义,不是历史书,它的本质可以这么评价——基于真实材料的部分演义(跟《三国演义》类似)。
其次,这里面真实的部分,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起家(确实有托管英国财富的那一部分,也确实有提前知晓滑铁卢胜负带来的第一桶金),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展和分布等;
最后,其中不实的部分包括:
罗斯柴尔德家族当前的力量推测:
1、错过了美国崛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成为世界第一家族的资格,对于所有超级家族而言,在19-20世纪错过美国崛起,等于错过一切;
2、在二战过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受到重创,部分在“水晶之夜”中被攫取,部分在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当中损失,还有部分被英国征用,其在欧陆的根基能省下多少?罗斯柴尔德如果真有那个本事和财力单挑当时的纳粹德国,还会有二战么?
你不要忘了,罗斯柴尔德本身就错过了美国崛起,其根基就在欧陆(换言之,它的财产基本上都在欧陆),这一部分被破坏殆尽,他们还能剩下什么?
3、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产,在现代金融体系之下,并无太多隐藏的空间,现在连瑞士银行都透明了,其资产还能藏到哪里?换成黄金埋起来?
总结:
1、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金融崛起的典范,也是金融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2、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力量和财富,或许比其注册的部分要强,但绝不会像书里猜测的那样,因为那个猜测是据说是按照通胀,把当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起家时的财富强行换算过来的,我学金融的朋友也对它嗤之以鼻;
3、罗斯柴尔德家族剩下的最大财富,应该是声望、人脉(就像“可口可乐”光一个商标就至少价值数百亿美元),注册在案的那一部分只是有形资产而已,很可能还不包括不动产;
4、罗斯柴尔德家族,更像是一个有些没落的老牌贵族,而不是一个仍然拥有强大影响力和破坏力的金融巨头,积淀下来的底蕴有,但是目前还是在啃第一代罗斯柴尔德的老本。

货币战争真实吗?

4. 货币战争里面的事说的到底是真的假的?

是真的。
《货币战争》为2007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宋鸿兵。宋鸿兵用货币战争来描述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货币战争的相关情况:
1、自2007年《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
2、在波兰,被波兰第一副总理向政府官员大力推荐,并亲邀作者前往波兰讨论“货币战争”;在俄罗斯,《货币战争》系列将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荐书介绍给广大市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战争

5. 货币战争上的内容可信吗?

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在书中,作者宋鸿兵先生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他所讲的那些听上去令人震惊的故事都是真的吗?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回答是:我不知道。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宋鸿兵先生认为,如果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 巨。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 350万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坦率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        尽管数字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但说西方世界是由为数极少的精英所运作,我大体上还是赞成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就曾经指出,任何时期、任何国家 的上层都是由5%的人口构成的。这种被称作“布罗代尔5%法则”的现象,在欧洲和美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少数上层成员中就一定包括罗斯切尔德那样的家族。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觉得《货币战争》所依据的逻辑框架看上去还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它谈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的那两句推介语, 应该说基本表达了我对此书及此问题的总体看法:“这本书印证了我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我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 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许多人对货币问题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 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而言,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 合,货币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认为“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 在短期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几乎看不到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 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程。           对接受主流经济学的人而言,货币作为一种权力并被国家或国家背后的金融大亨用来作为实现自身目标之工具,这一逻辑很新鲜,甚至有些振聋发聩。其 实这并不是全新的或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列宁在一百年前就曾在《帝国主义论》中说过,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之一便是金融寡头的垄断。希法亭于列宁之前在《金融 资本》中也深入地触及了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货币本质问题。德国经济学家南普在其1924年出版的《货 币的国家理论》中就曾明确指出,货币和国家密不可分,脱离了国家的货币便成为无源之水,而没有以货币表现的征税权力的国家则形同虚设。古德哈特在1998 年的一篇题为《货币的两重含义》论文中,更是喊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而当今走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六年前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货币 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使世界运转起来,它自始至终都是使支撑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并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事件。顺带提一句,弗格森大概是对罗斯 切尔德家族史了解最多、也是最深入的人了。遗憾的是我没读过他得以成名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史论著。我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但又实在是无暇阅读。看来只有等将来 再读了。

货币战争上的内容可信吗?

6. 货币战争是什么

货币战争是各国通过自己的货币来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而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就是价值和发行量,各国通过控制着两个因素想和博弈,当这种博也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就可以说是货币战争。 
石油战争其实是对能源的抢夺,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你很难想象,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的美国却赚的荷包满满,而吃亏的却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石油的美元定价机制,正式由于美元定价机制,那么美国本身的经济危机就可能转嫁到别国,事实也是这样,美国在世界上只负责印钞票,而别国负责生产, 
因此,有一种说法是石油改用多国货币定价,比如欧元,但目前并没有实施

7. 什么是货币战争


什么是货币战争

8. 《货币战争》的真实性有多少

有争议的东西是最有研读价值的,也因为存在即合理,才更有读的必要。

《货币战争》一书主要写金融。由于文笔流畅,且引述了许多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名人语录等,它引人入胜,勾起了一般读者对枯燥金融问题的兴趣,这是该书的一个贡献。但遗憾的是,该书对许多经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缪误甚多,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测、肆意定论,给读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并有可能误导政策制定者。 
《货币战争》一书试图给读者一种旗帜鲜明、是非清白的印象,但其实立场含糊不清,多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书中弥漫了反犹太色彩——不断影射一些国际金融家的犹太出身背景;揉杂了极左思潮——抨击私有化、自由贸易等市场经济政策;极右倾向——仇视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民粹主义——反精英阶层,敌视华尔街、金融界与大企业;美国式的孤立主义——不信任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内的任何国际组织与机构;无政府主义——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并流露出对任何集中权威包括中央银行的天然不信任;对日本的同情与反西方意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系西方国家金融核弹打击所至;日本倡导亚洲货币基金乃“天经地义”,而美国的反对属极端不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