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2024-05-06 07:50

1.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2. 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触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二、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3. 我国开始研制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时间——2、1956

2.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

我国开始研制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时间——2、1956

4.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计算机的

我国从1956年开始了对计算机的研究。
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1957年,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
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



扩展资料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2003年12月28日 “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星光中国芯”工程开发设计出5代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
2005年4月18日、“龙芯二号”正式亮相。由中国科学研究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CPU“龙芯二号”正式亮相。
009年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发布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我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可以独立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 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这标志我国进入超算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计算机史

5. 简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微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Internet阶段 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图片,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 云计算时代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简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6.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被谁发明出来的?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计算机技术和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门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扩展资料
分类
计算机按所处理变量的性质可划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一般所说的计算机即指数字计算机;按计算机体系结构遵循的基本机理可划分为: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和非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按计算机单机系统所具有的规模(指包括功能、体积等在内的综合规模)可划分为:巨型机(见巨型计算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微型机、膝上机、掌上机、单板机)等;按计算机系统间的互联地域范围可划分为:单机系统、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远程网等;按计算机系统的抗恶劣环境程度可划分为:通用计算机、加固(半加固)计算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算机

7. 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拓展资料:
1、简介: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2、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8. 我国计算机用于会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把电子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我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起步较晚,但起步以后发展很快,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绩突出。
  
  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初期,企事业单位都是使用自己开发、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采用这类软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不高,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而且投入运行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原设计人员往往离开软件,推给会计人员使用,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会计人员大多没有能力及时更新,软件长期停留在原开发时的水平,技术上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这个发展阶段中,虽然我们经过逐步摸索,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适于我国当时企事业单位管理上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但由于当时开发设计人员稀缺,会计电算化推进非常缓慢,十多年,真正开发建成并投入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没有多少家。
  
  为了克服前一阶段使用专用软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家开发、多家使用的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设想。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几项措施:(1)合理选定通用软件的适用范围,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各类单位不同的通用化会计软件;(2)找出共同点,设计出通用化功能模块;(3)根据各个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设计出多种运用于不同单位的适用功能模块,在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各单位可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选用模块,再和通用化功能模块组装起来使用;(4)通用化会计软件的设计,留有空间,供用户根据本单位的需求,自己来定义;(5)在上述几项措施仍不能满足用户特殊需要,必要时可作少量二次开发。后来实践证明这套方案是可行的,不久按上述方案开发设计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会计软件,并相继组建了几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会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促进了我国会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从而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到目前已有几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琐的抄写计算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加强财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开发和运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势在必需。为此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会后一些会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此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财会软件管理体制上的转变

  1988年以后,随着我国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发展,大批软件专业公司的建立,会计软件市场的形成,把竞争机制引进了会计软件开发、营销领域之中,亟需加强宏观管理。国家财政部根据历来对会计工作加强领导和严格管理的方针,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宏观管理。重点抓了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发展规划的制定,会计软件市场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会计软件功能规范和评审规则,加强了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等等,并发布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创造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1998年以后,根据中央决定,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机构精简,职能转化,政企分开,政府对企业经济管理由直接干预转化为间接管理,即通过产业政策指导或者经济杠杆调节,实现对企业的宏观管理。1999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有各省市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同志参加的会议,会上提出了财政部和各省市财政厅(局)不再组织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审和替代手工记帐验收等项建议,并形成了“关于改进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会后,进一步酝酿和建立在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会计法》重新修订,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会计法》重新修订,对于整顿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加强监督和管理。把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主要是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但在数据处理中用的软件是由人来开发设计的,数据处理进程也仍然是由人来操作的。因此,在手工操作下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电算化条件下都完全可能发生,在手工操作下一切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基本都是适用的。这里不再赘述。

  2.加强内部控制的设计。为了贯彻新修订的《会计法》,除了要对会计软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数据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等方面,完全符合新修订后《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外,同时要加强会计软件内部控制的设计。可以防范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有问题也便于查清。内部控制设计是指计算机在会计工作应用中,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无意差错、有意舞弊和外来破坏与袭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机房管理、操作管理、数据文档管理等)、职能分隔。授权控制、时序控制、操作记录、防错、防毒、防“黑客’袭击措施、数据保护,以及其他为防止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事件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其中有意舞弊卦来破坏与袭击,除了通过程序化步骤设置必要的功能加以防范,还必须从组织上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和严格法制建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手记帐本将逐渐被存入磁介质的文件记录所取代,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才能开展审计工作。我国1988年以后开始研究计算机审计,进入90年代推出一批审计软件,近年出现了商品化审计软件,在政府审计机构、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计算机审计要对被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审查,首先必须对其会计电算化工作组织和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试,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能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安全可靠。因此,积极组织和实施计算机审计,也是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和健全会计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贯彻新《会计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会计软件开发现状、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

  l、网络版财会软件的推出。近年来网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我国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局域网和网络版软件已经普遍应用起来,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局域网,在各个站点之间实现了并发操作、统一管理撤据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远程网的应用,能够把国内各地分支机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远程传输、远程查询,为统一管理、合并报表的编制等提供必要的数据。近年来国际互联网络开通,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把各地有关信息和所属分支机构的数据汇集到企业总部,可以实行动态管理,集中决策,以减少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这是当前企业管理发展中的一个明显趋势。要实现这项要求,先必须有功能齐全、灵活适用的网络会计软件,因而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网络会计软件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大,各个专业公司要加强网络软件的开发力度,尽快推出适应各种不同情况需求的网络软件,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最近一些大型专业公司已经开发并推出一批网络财会软件,并积累了一些开发与应用网络软件的经验,这是非常可喜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以满足企业动态管理、集中决策等方面的需要,并且还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结合,以求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把电子商务融入会计软件之中。电子商务是在科学有效物流管理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和其他物流管理技术,合理组织物流运作,高效、安全。准确。低成本、高效益地把商品从供应者手中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商务活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已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在我国由于物流管理相对落后,网络用户不够普及,再加上网上管理。信息化法制建设等方面尚不够完善,目前电子商务运用尚处在初始阶段,但就其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必然会有光明灿烂的前景。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适应电子商务应用高潮的即将到来,提前作好准备,在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把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企业单位管理上的需求。

  3、随着系统支撑环境的发展,要提高软件的兼容性和系统间的连贯性,以适应软件在广泛领域中运行的需要。随着“管理型”网络软件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兴起,会计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要连接的系统越来越多;同时软件支撑环境,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类型。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软件结构、网络技术等发展很快,而这些新技术应用发展又不平衡,出现了技术应用上的多样化。为了提高软件的适应性,必须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使软件能够跨多种平台运行、多语种支持,多种应用系统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等等,提高软件的兼容性和系统间的连贯性,使软件能够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动员企业内外各种不同系统资源,发挥系统整体优势,为更好地加强财会管理服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