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编写《通典》的史学家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吗?

2024-05-18 21:04

1. 唐朝编写《通典》的史学家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关系。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唐朝编写《通典》的史学家杜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吗?

2.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宰相都是谁?

史上名相
  管仲 田单 魏冉 商鞅 吕不韦 李斯 萧何 曹参 周勃 曹操 诸葛亮 陆逊 王猛 谢安 房玄龄 杜如晦 狄仁杰 姚崇 赵普 寇准 王安石 司马光 文天祥 陆秀夫 于谦 张居正 李东阳 方孝孺 谢迁 刘统勋 张廷玉 纳兰明珠 索额图
中国宰相列表
春秋战国
管仲 伍子胥 商鞅 张仪 魏冉 范雎 吕不韦 
秦朝
王绾 李斯 冯去疾 赵高
西汉
高帝朝
萧何
惠帝朝 曹参 陈平 王陵
高后朝
 审食其
  文帝朝
  4人 周勃 陈平 灌婴
  景帝朝
  4人 陶青 周亚夫 卫绾 刘舍
  武帝朝
  13人 卫绾 窦婴 许昌 田鼢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庄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牦 田千秋
  昭帝朝
  霍光(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
  4人 田千秋 王&211; 杨敞 蔡义
  宣帝朝
  霍禹、霍山(霍光死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前66年被杀 )
  5人 韦贤 魏相 丙吉 黄霸 于定国
  元帝朝
  史高、萧望之
  2人 韦玄成 匡衡
  成帝朝
  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
  王商 张禹 薛宣 翟方进 孔光
  哀帝朝
  师丹、傅喜、丁明、傅赏、韦赏、董贤:以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朱博 平当 王嘉 孔光 马宫
  平帝朝
  王莽:平晏
  新朝王莽
  王寻 张邯
  更始刘玄
  刘演 刘赐 李松
  
东汉

  光武朝
  邓禹 吴汉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马成 韩歆 窦融 戴涉 蔡茂 朱浮 刘隆 杜林 张纯 玉况 赵熹 冯勒 冯鲂
  明帝朝
  赵熹 冯鲂; 虞延 郭丹 范迁 伏恭 牟融 周泽 邢穆 王敏 鲍昱
  章帝朝
  赵熹 牟融 鲍昱 第五伦 桓虞 邓彪 郑弘 宋由 袁安 任瑰
  和帝朝
  窦宪 宋由 袁安 任瑰 丁鸿 尹睦 刘方 张酺 张奋 吕盖 韩棱 巢堪 张禹 徐防 鲁恭 陈宠
  殇帝朝
  邓骘 张禹 徐防 陈宠 梁鲔 尹勤
  安帝朝
  邓骘 张禹 徐防 鲁恭 梁鲔 尹勤 周章 张敏 夏勤 李修 刘恺 司马苞 马英 袁敞 李郃 陈褒 杨震 刘授 刘憙 冯石 阎显
  顺帝朝
  梁商 梁冀 刘授 刘憙 冯石 李郃 陶敦 朱宠 朱伥 刘光 许敬 张皓 庞参 王龚 刘崎 孔夫 黄尚 王卓 郭虔 刘寿 桓焉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冲帝朝
  梁冀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质帝朝
  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桓帝朝
  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袁汤 杜乔 张歆 吴雄 黄琼 房植 尹颂 韩演 孙朗 祝恬 盛允 虞放 种皓 刘矩 刘宠 杨秉 许栩 周景 陈蕃 刘茂 宣酆
  灵帝朝
  窦武 胡广 陈蕃 刘矩 刘宠 许栩 周景 宣酆 王畅 闻人袭 刘嚣 许训 郭禧 桥玄 李咸 来艳 宗俱 袁隗 杨赐 段颎 唐珍 陈耽 刘逸 刘宽 陈球 孟戫 张颢 袁滂 袁逢 刘郃 张济 许戫 邓盛 张温 崔烈 张延 许相 丁宫 曹嵩 樊陵 马日磾 刘弘 刘虞 何进
  献帝朝
  董卓 刘虞 杨彪 黄琬 荀爽 赵谦 种拂 马日磾 淳于嘉 王允 皇甫嵩 周忠 朱俊 赵温 张喜
  曹操 曹丕
  
三国

  蜀汉
  昭烈帝朝
  诸葛亮
  后主朝
  诸葛亮 蒋琬 费祎 董允 吕乂 姜维 陈袛 董厥 樊建 诸葛瞻
  孙吴
  大帝朝
  孙邵 顾雍 陆逊 步骘 阚泽 朱据
  废帝朝
  诸葛恪 孙峻 孙綝
  景帝朝
  孙綝 濮阳兴
  末帝朝
  濮阳兴 陆凯 万彧 张悌
  曹魏
  文帝朝
  贾诩 王朗 华歆 钟繇 夏侯敦 曹仁 曹休 曹真
  明帝朝
  王朗 华歆 钟繇 曹休 陈群 董昭 卫臻 陈矫 韩暨 崔林 曹宇 曹爽 司马懿
  齐王朝
  孙资 刘放 卫臻 曹爽 司马懿 满宠 蒋济 赵俨 高柔 王凌 孙礼 司马孚 司马师 郑冲
  高贵乡公朝
  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高柔 郑冲 卢毓 诸葛诞 王昶
  元帝朝
  司马昭 王昶 王观 王祥 钟会 邓艾 何曾 荀顗 司马望 司马炎
  
西晋

  武帝朝
  贾充 王沈 裴秀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马伷 司马圭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王业 李胤 卢钦 山涛 刘毅 王浑 胡奋 朱整 卫瓘 魏舒 杨骏 杨珧
  惠帝朝
  杨骏 杨珧 华廙 王浑 荀恺 何劭 卫瓘 张华 裴頠 王戎 王衍 崔随 乐广 羊玄之 荀藩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司马彤 司马繇 司马越 司马伦 司马颖 王湛 高光
  怀帝朝
  司马越 王衍 高光 荀藩 和郁 郑球 傅袛 山简 刘暾 曹馥
  愍帝朝
  索綝 司马保 司马睿
  
东晋

  元帝朝
  王导 王敦 刁协 司马羕 周顗 荀菘 王邃 纪瞻 荀组
  明帝朝
  王导 陆晔 司马羕 荀菘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戴邈
  成帝朝
  王导 苏峻 祖约 庾亮 庾冰 何充 孔愉 王舒 王彬 褚翜 陆晔 司马羕 荀菘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康帝朝
  庾冰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穆帝朝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顾众 谢尚 周闵 江斑 司马昱 王彪之
  哀帝朝
  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废帝朝
  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简文帝朝
  桓温 王彪之
  孝武帝朝
  桓温 王彪之 谢安 谢石 谢玄 谢琰 王劭 王蕴 王珣 陆纳 司马恬 司马道子
  安帝朝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桓玄 王国宝 王珣 王雅 王谧 何澄 孔安国 孔靖 孟昶 桓谦 谢琨 谢裕 刘柳 刘耽 袁湛 刘道怜 王弘 司马德文 刘穆之 徐羡之 刘裕
  恭帝朝
  徐羡之 刘裕
  
南朝

  
  刘宋
  武帝朝
  徐羡之 傅亮
  少帝朝
  徐羡之 傅亮 谢晦
  文帝朝
  徐羡之 傅亮 王弘 王敬弘 郑鲜之 江夷 殷景仁 王球 刘宏 何尚之 褚湛之 徐湛之 王僧达 刘恢 刘义康 刘义庆 刘义宣 刘义恭
  孝武帝朝
  刘义恭 何尚之 褚湛之 刘延孙 刘秀之 王僧达 萧思活 刘遵考 刘宏 戴法兴 柳元景 刘恢
  前废帝朝
  刘义恭 刘祎 刘昶 柳元景 颜师伯
  明帝朝
  谢庄 刘祎 刘休仁 刘休范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后废帝朝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萧缅 萧道成
  顺帝朝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王延之 柳世隆 何戢 萧道成
  南齐
  高帝朝
  褚渊 萧嶷 王俭 王延之 萧嵩
  武帝朝
  王俭 王延之 萧嵩 李安民 王奂 柳世隆 萧嶷 萧晔 萧子良
  郁林王朝
  萧子良 王晏 谢胐 徐孝嗣 萧鸾 萧锵 萧铄
  海陵王朝
  萧鸾 萧锵 王晏 徐孝嗣 萧子懋 萧子明 萧钧 萧铉 沈文季 何胤
  明帝朝
  王晏 徐孝嗣 萧铉 沈文季 萧昭粲
  东昏侯朝
  沈文季 徐孝嗣 江祏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昭粲 萧坦之 萧惠休 萧遥光 萧懿
  和帝朝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颖胄 萧衍
  南梁
  武帝朝
  沈约 范云 谢胐 王亮 王莹 王志 萧秀 萧憺 柳惔 王份 袁昂 夏侯详 王茂 王暕 张稷 张充 柳仲礼 张缵 徐勉 何敬容 谢举 王骞 王克 朱异 萧宏 萧樽 萧伟 萧伦 萧渊藻 侯景
  简文帝朝
  王克 柳仲礼 萧会理 萧恪 侯景
  元帝朝
  张绾 王褒 王僧辩 萧恪
  敬帝朝
  王冲 王通 王劢 王僧辩 陈霸先
  南陈
  武帝朝
  王通 沈众
  文帝朝
  王通 王劢 谢哲 到仲举 王固 沈君理 陈顼
  废帝朝
  陈顼 王通 谢哲 到仲举 袁枢 沈钦
  宣帝朝
  袁简懿 沈钦 徐陵 谢嘏 袁宪 张种 王劢 王玚 沈君理 周弘正 陆缮 陈伯固 陈伯恭 王克 孔奂
  后主朝
  陈伯恭 陈伯智 陈叔卿 袁宪 徐陵 谢伷 蔡征 姚察 江总
  
十六国

  前秦
  王猛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朝
  长孙嵩 拓跋仪 拓跋遵 崔逞 崔宏 拓跋嗣
  明元帝朝
  长孙嵩 拓跋屈 崔宏 崔浩 奚斤 拓跋焘 车路头 王洛儿 卢鲁元
  太武帝朝
  长孙嵩 崔浩 刘洁 罗洁 鲁元 安原 古弼 屈垣 屈道赐 兰延 韩茂 长孙渴侯
  文成帝朝
  长孙渴侯 刘泥 元乐寿 尉眷 和其奴 韩茂 闾毗 常英 目辰 古弼 兰延 闾昆 于洛拔
  献文帝朝
  乙浑 和其奴 目辰 叔孙邻 拓跋丕 白曜
  孝文帝朝
  目辰 拓跋丕 陈建 穆亮 陆睿 李冲 陆俊 赵黑 张佑 元忠 王袭 元羽 元赞 元澄 尉元 楼毅 穆太 元详 元嘉
  宣武帝朝
  王肃 元澄 元详 元嘉 源怀 穆亮 高肇 郭祚 元雍 元怿 元英 元珍
  孝明帝朝
  元雍 郭祚 元晖 于忠 李平 李崇 元澄 元晖 元钦 元纂 元修义 元彧 元乂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顺 元罗 萧宝寅 长孙稚 游肇 皇甫度 崔亮 陆丽
  孝庄帝朝
  尔朱荣 元彧 元谌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顺 元罗 元诲 元顼 穆绍 于晖 樊子鹄 魏兰根 源子恭 郑先护
  长广王朝
  尔朱兆 尔朱世隆 元亶 元罗 长孙稚 元宝炬
  节闵帝朝
  尔朱兆 尔朱世隆 元罗 长孙稚 魏兰根 元谌 孙腾 元宝炬
  安定王朝
  高欢 孙腾 侯景 高盛 魏兰根
  孝武帝朝
  高欢 孙腾 元罗 高隆之 长孙稚 辛雄 任祥 元宝炬 樊子鹄 魏兰根 贾显度 宇文泰
  东魏
  高欢 高澄 高洋 高隆之 高岳 司马子如 封祖裔 封隆之 慕容绍宗 元坦 元弼 元旭 元斌 元嶷 元悰 元暹 元韶 孙腾 侯景 薛琡 元晖业
  北齐
  文宣帝朝
  杨愔 高隆之 元韶 段韶 薛琡 崔暹 高归彦 贺拔仁 高淹 高演 高涣 高湛
  废帝朝
  杨愔 高睿 高归彦 高德正 燕子献 崔昂 刘洪徽 高浟 高演 高湛 高湜 高孝琬
  孝昭帝朝
  高浟 高湛 高湜 高归彦 高睿 刘洪徽
  武成帝朝
  高浟 高湝 高润 高归彦 高睿 段韶 高孝琬 高长恭 刘洪徽 尉粲 魏收 斛律光 赵彦深 高普
  后主朝
  高睿 段韶 高孝珩 高长恭 斛律光 赵彦深 高普 高俨 尉瑾 元文遥 徐之才 高仁坚 许季良 高绍义 胡长仁 贺拔仁 魏收 冯子琮 皮景和 高贞 许敦 段孝言 娄定远 和士开 唐邕 祖珽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高劢 高宝德 阳休之
  安德王朝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唐邕 段孝言 阳休之 韩晋明 鲜于世荣
  幼主朝
  高阿那肱 高元海 阳休之 鲜于世荣
  西魏
  文帝朝
  宇文泰 斛斯椿 万俟洛 元昺 元孚 元季海 梁御 赵善 周惠达 元纪 长孙俭 申徽 于谨 元赞 元子孝 尉迟迥 独孤信
  废帝朝
  宇文泰 申徽 杨宽 尉迟迥 元子孝 李远
  恭帝朝
  宇文泰 独孤信 元子孝 李远 柳庆 贺兰祥 豆卢宁 侯莫陈崇 韦孝宽
  北周
  孝闵帝朝
  宇文护 赵贵 独孤信 李弼
  明帝朝
  宇文护 侯莫陈崇 于谨
  武帝朝
  宇文护 侯莫陈崇 于谨 宇文贵 宇文宪 宇文直 宇文亮
  宣帝朝
  宇文俭 宇文盛 宇文亮 长孙览
  静帝朝
  于翼 宇文盛 宇文贞 王谊 刘昉 郑译 杨坚
  
隋朝

  文帝朝
  宰相十六人 高颎 赵煚 虞庆则 李德林 柳机 苏威 赵芬 杨爽 杨素 杨雄 杨达 杨广 杨秀 杨昭 杨暕 柳述
  炀帝朝
  宰相十二人 苏威 杨素 杨达 萧琮 杨文思 杨约 宇文述 元寿 裴矩 裴蕴 萧瑀 虞世基
  恭帝朝
  李渊
  皇泰帝朝
  王世充 段达 元文都 卢楚 王世恽 皇甫无逸 郭文懿 赵长文 李密
  秦王朝
  宇文化及 宇文智及 裴矩 宇文士及 封德彝
  
唐朝

  高祖朝
  宰相十六人 李世民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太宗朝
  宰相二十九人 裴寂 萧瑀 陈叔达 李靖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征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李世绩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宏礼 王圭 杜淹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高宗朝
  宰相四十七人 长孙无忌 褚遂良 于志宁 张行成 高季辅 李世绩 柳奭 宇文节 韩瑗 来济 崔敦礼 李义府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刘祥道 窦德元 乐彦玮 孙处约 姜恪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杨武 李安期 张文瓘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元 郝处俊 来恒 薛元超 李义琰 高智周 张大安 裴炎 王德真 崔知温 郭待举 岑长倩 郭正一 魏元同 刘齐贤
  则天朝
  宰相七十八人 刘仁轨 薛元超 郭正一 姚元崇 裴炎 袁恕己 敬晖 岑长倩 郭待举 魏元同 刘齐贤 韦宏敏 桓彦范 王德真 刘袆之 武承嗣 骞味道 崔察 李景谌 韦方质 沉君谅 裴居道 韦思谦 苏良嗣 韦待价 张光辅 王本立 范履冰 邢文伟 武攸宁 傅游艺 史务滋 宗秦客 格辅元 乐思诲 任知古 欧阳通 裴行本 狄仁杰 杨执柔 李游道 袁智宏 崔神基 崔元综 李昭德 姚崇 李元素 王璇 娄师德 韦巨源 陆元方 豆卢钦望 苏味道 王孝杰 武什方 杨再思 杜景佺 周允元 孙元亨 李道广 王方庆 王及善 宗楚客 武三思 吉顼 李峤 张锡 韦安石 李怀远 顾琮 李迥秀 朱敬则 唐休璟 韦嗣立 崔元暐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中宗朝
  宰相三十八人 刘景先 岑长倩 郭待举 韦宏敏 崔元暐 杨再思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袁恕己 桓彦范 敬晖 武三思 祝钦明 魏元忠 李怀远 豆卢钦望 韦巨源 李峤 于惟谦 苏瑰 宗楚客 萧至忠 纪处讷 张仁亶 韦嗣立 崔湜 赵彦昭 韦温 郑愔 张锡 裴谈 岑羲 张嘉福
  睿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李隆基 李峤 萧至忠 张仁亶 韦嗣立 赵彦昭 韦安石 苏瑰 唐休璟 裴谈 张锡 岑羲 崔湜 刘幽求 钟绍京 李日知 薛稷 姚元之 崔日用 宋璟 郭元振 张说 窦怀贞 魏知古 陆象先
  玄宗朝
  宰相三十四人 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陆象先 窦怀贞 岑羲 萧至忠 郭元振 张说 姚元之 卢怀慎 源干曜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韩休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崔涣
  肃宗朝
  宰相十六人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裴冕 崔涣 郭子仪 李麟 苗晋卿 张镐 王玙 吕諲 李岘 第五琦 李揆 萧华 裴遵庆 元载
  代宗朝
  宰相十二人 李适 苗晋卿 裴遵庆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李岘 王缙 杜鸿渐 裴冕 杨绾 常衮
  德宗朝
  宰相三十五人 崔佑甫 常衮 李勉 杨炎 卢杞 马燧 关播 萧复 乔琳 刘从一 姜公辅 卢翰 李晟 张延赏 韩滉 崔造 柳浑 李泌 董晋 赵憬 陆贽 贾耽 卢迈 崔损 赵宗儒 郑余庆 杜佑 齐抗 高郢 郑珣瑜 张镒 刘滋 齐映 浑瑊 窦参
  顺宗朝
  宰相七人 贾耽 杜佑 郑珣瑜 高郢 韦执谊 杜黄裳 袁滋
  宪宗朝
  宰相共二十九人 贾耽 韦执谊 杜佑 杜黄裳 袁滋 郑余庆 于頔 郑絪 武元衡 李吉甫 韩宏 裴洎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张宏靖 韦贯之 裴度 李逢吉 王涯 崔群 李墉 李夷简 皇甫镈 程异 令狐楚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穆宗朝
  宰相十四人 韩宏 裴度 李夷简 皇甫镈 令狐楚 张宏靖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杜元颖 王播 元稹 李逢吉 牛僧孺
  敬宗朝
  宰相七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李程 裴度 窦易直
  文宗朝
  宰相二十四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窦易直 裴度 韦处厚 杨嗣复 李珏� 路随 李宗闵 段文昌 宋申锡 李德裕 李固言 郑覃 王涯 李训 贾餗 舒元舆 李石 陈夷行 崔珙 崔郸 李绅
  武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固言 李石 杨嗣复 李珏� 崔郸 牛僧孺 崔珙 李德裕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崔铉 杜悰 李回 郑肃
  宣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李让夷 李绅 郑肃 李回 白敏中 韦琮 崔元式 李德裕 卢商 马植 周墀 崔龟从 任铭 魏扶 令狐绹 裴休 魏谟 崔慎由 郑朗 萧邺 刘瑑 夏侯孜 蒋伸
  懿宗朝
  宰相二十一人 令狐绹 白敏中 萧邺 夏侯孜 蒋伸 杜审权 杜悰 毕諴 杨收 曹确 高璩 萧置 徐商 路岩 于琮 韦保衡 王铎 刘邺 赵隐 萧仿 崔彦昭
  僖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萧仿 崔彦昭 郑畋 卢携 王铎 李蔚 郑从谠 崔沆 豆卢瑑 王徽 裴澈 萧遘 韦昭度 郑昌图 杜让能 孔纬 张浚 韦保衡 赵隐 刘邺 裴坦 刘瞻 刘崇望
  昭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韦昭度 孔纬 杜让能 张浚 刘崇望 崔昭纬 徐彦若 郑延昌 王抟 崔胤 李溪 陆扆 孙偓 郑綮 朱朴 崔远 裴贽 裴枢 王溥 独孤损 柳璨 陆希声 苏检 卢光启 韦贻范
  哀帝朝
  宰相六人 裴枢 独孤损 崔远 柳璨 张文蔚 杨涉
  
五代

  
  后梁
  太祖朝
  张文蔚 杨涉 薛贻矩 韩建 于竞 张策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郢王朝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末帝朝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姚洎 于竞 郑珏 萧顷 李琪
  后唐
  庄宗朝
  豆卢革 卢程 赵光胤 韦说
  明宗朝
  豆卢革 韦说 郑珏 任圜 冯道 崔协 王建立 赵凤 李愚 刘昫
  闵宗朝
  陈兴云 刘昫 李愚
  末帝朝
  刘昫 李愚 卢文纪 姚顗 张延朗 韩昭胤 马胤孙 冯道
  后晋
  高祖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出帝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刘昫 冯玉 景延广
  后汉
  高祖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隐帝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杨邠 冯道
  后周
  太祖朝
  冯道 苏禹圭 窦贞固 王峻 李榖 范质
  世宗朝
  范质 李榖 景范 王溥 魏仁浦
  恭帝朝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北汉
  世祖朝
  郑珙 赵华
  睿宗朝
  赵华 卫融 赵弘 郭无为 张昭敏
  少主朝
  郭无为 张昭敏
  英武帝朝
  郭无为 刘继文 刘继颙 李恽
  前蜀
  高祖朝
  王宗佶 韦庄 张格 王锴 周庠 庾传素
  后主朝
  张格 王锴 周庠 庾传素 许寂
  后蜀
  高祖朝
  孟仁赞 赵季良
  后主朝
  赵季良 毋昭裔 张业 李昊 徐光溥 范仁恕 欧阳迥
  吴
  高祖朝
  徐温 严可求 徐知诰
  睿帝朝
  徐温 严可求 王令谋 宋齐丘 徐知训 徐知诰 徐知询 徐景通 徐景迁 徐景遂 徐景达
  南唐
  烈祖朝
  宋齐丘 张延翰 张居咏 李建勋 徐玠 李景遂
  元宗朝
  宋齐丘 张居咏 徐玠 周宗 李建勋 李景遂 李景运 冯延巳 杜昌业 常梦锡 孙晟 钟谟 严续 游梦言 殷崇义 李弘冀 李从嘉
  后主朝
  严续 游梦言 殷崇义
  南汉
  高祖朝
  赵光裔 杨洞潜 李殷衡 倪曙 刘浚 赵损 王定保 王翻
  殇帝朝
  赵光裔 杨洞潜 刘浚 刘弘昌
  中宗朝
  刘浚 王翻 刘弘昌 刘弘杲 陈渥 黄琼芝 卢膺
  后主朝
  陈延寿 李托 钟允章 龚澄枢
  闽
  惠宗朝
  王延禀 王继鹏 李敏
  康宗朝
  王延曦 叶翘 王倓
  景宗朝
  李敏 李真 王亚澄 杨沂丰 余廷英 李仁遇 李光准
  福王朝
  王继昌 潘承佑
  楚
  马賨 马存 高郁 吕师周 廖偃 姚彦章 许德勋
  吴越
  武肃王朝
  钱元瓘 杜建徽
  文穆王朝
  杜建徽 曹仲达 沈嵩 皮光业 陆仁章 仰仁诠 许明 钱弘佐
  忠献王朝
  曹仲达 皮光业 仰仁诠 林鼎 郭师从 元德昭 吴程 钱弘倧
  忠逊王朝
  元德昭 吴程 钱弘俶
  忠懿王朝
  元德昭 钱弘亿 吴程 裴坚 吴延福 鲍修让 沈虎子 崔仁冀 钱惟浚
  
北宋

  
  太祖朝
  宰相六人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太宗朝
  宰相九人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真宗朝
  宰相十二人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仁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英宗朝
  宰相二人 韩琦 曾公亮
  神宗朝
  宰相九人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圭 蔡确
  哲宗朝
  宰相十一人 司马光 文彦博 王圭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刘挚 苏颂 章敦
  徽宗朝
  宰相十二人 章敦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刘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
  钦宗朝
  宰相七人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何&258;
  
南宋

  
  高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纲 黄潜善 汪伯彦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赵鼎 张浚 秦桧 万俟卨 沈该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孝宗朝
  宰相十八人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适 叶颙 魏杞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怀 叶衡 赵雄 王淮 周必大 留正
  光宗朝
  宰相三人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宁宗朝
  宰相九人 留正 赵汝愚 余端礼 京镗 谢深甫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史弥远
  理宗朝
  宰相十六人 史弥远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钟 杜范 游侣 赵葵 谢方叔 吴潜 董槐 程元凤 丁大全 贾似道
  度宗朝
  宰相五人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
  恭帝朝
  宰相七人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留梦炎 吴坚 文天祥
  端宗朝
  宰相三人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幼帝朝
  宰相二人 文天祥 陆秀夫:负幼帝跳海的丞相
  
明朝

  太祖朝
  徐达 李善长 常遇春 赵庸 汪广洋 廖永忠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任有实权的宰相
  惠帝朝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成祖朝
  黄淮 胡广 解缙 金幼孜 胡俨 杨荣 杨士奇
  仁宗朝
  杨士奇 杨荣 黄淮 金幼孜
  宣宗朝
  杨士奇 杨荣 黄淮 金幼孜 杨溥 陈山 张瑛 权谨
  英宗正统朝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马愉 曹鼐 陈循 苗衷 高谷 张益
  景泰朝
  于谦 石亨 陈循 高谷 王文 江渊 王一宁 萧镃 商辂 苗衷 彭时 俞纲
  英宗天顺朝
  徐有贞 许彬 薛瑄 李贤 吕原 岳正 彭时 陈文
  宪宗朝
  李贤 陈文 彭时 吕原 商辂 刘定之 万安 刘珝 刘吉 彭华 尹直
  孝宗朝
  刘吉 徐溥 刘健 丘浚 李东阳 谢迁
  武宗朝
  刘健 谢迁 李东阳 焦芳 王鏊 杨廷和 刘宇 曹元 梁储 刘忠 费宏 杨一清 靳贵 蒋冕 毛纪
  世宗朝
  杨廷和 蒋冕 毛纪 费宏 贾咏 杨一清 谢迁 翟銮 方献夫 夏言 顾鼎臣 严嵩 许赞 张治 李本 徐阶 袁炜
  穆宗朝
  徐阶 李春芳 郭朴 高拱 陈以勤 张居正 赵贞吉 殷士儋 高仪 吕调阳
  神宗朝
  张居正:明朝最有实权的首辅 
  吕调阳 张四维 马自强 申时行 潘晟 余有丁 许国 王锡爵 王家屏 赵志皋 张位 陈于陛 沈一贯 沈鲤 朱赓 于慎行 李廷机 叶向高 方从哲 吴道南
  光宗朝
  方从哲 叶向高 刘一燝 沈纮 韩爌 史继偕 何宗彦 朱国祚
  熹宗朝
  叶向高 刘一燝 沈纮 韩爌 史继偕 何宗彦 朱国祚 孙如游 孙承宗 顾秉谦 朱国祯 朱延禧 魏广微 周如磐 黄立极 丁绍轼 冯铨 施凤来 张瑞图 李国
  思宗朝
  施凤来 张瑞图 李国 来宗道 杨景辰 周道登 钱龙锡 李标 刘鸿训 成基命 周延儒 何如宠 钱象坤 温体仁 孙承宗 文震孟 吴宗达 郑以伟 徐光启 钱士升 何吾驺 王应熊 张至发 黄士俊 孔贞运 林焊 贺逢圣 刘宇亮 傅冠 薛国观 程国祥 杨嗣昌 方逢年 蔡国用 范复粹 姚明恭 张四知 魏照乘 谢升 陈演 魏藻德 黄景昉 吴甡 李建泰 方岳贡 范景文 丘瑜
  弘光朝
  史可法 马士英 高弘图 蒋曰广 王铎 蒋德璟 谢升 王应熊 蔡奕琛 阮大铖 朱大典
  隆武朝
  蒋曰广 蒋德璟 傅冠 黄士俊 吴甡 黄道周 苏观生 陈洪谧 林欲楫 朱继祚 黄鸣骏 何楷 叶廷桂 李先春 吕大器 徐人龙 郑三俊 陈子壮 陈奇瑜 顾锡畴 王锡衮 曾樱 何腾蛟 杨廷麟 林增志 熊开元 路振飞 何吾驺 黄景昉
  绍武朝
  苏观生 何吾驺 顾元镜 王应华 曾道唯
  鲁王朝
  张国维 宋之普 方逢年 朱大典 田仰 谢三宾 章正辰 熊汝霖 孙嘉绩 刘中藻 马思理 朱继祚 钱肃乐 沈宸荃 刘沂春 李长祥
  永历朝
  朱大典 熊开元 苏观生 蒋德璟 傅冠 何吾驺 顾锡畴 王应熊 曾樱 路振飞 李新 杨廷麟 黄士俊 黄景昉 朱继祚 黄鸣骏 张肯堂 吴春枝 郭维经 方瑞士 刘麟长 丁魁楚 瞿式耜 李永茂 何腾蛟 吕大器 陈子壮 文安之 吴炳 严起恒 周鼎海 唐缄 王化澄 晏日曙 堵胤锡 章旷 李若星 姜日广 朱天麟 郭都贤 周堪赓 朱由艺 郭之奇 杨畏之 杨鼎和 吴贞毓 杨鸿 张佐辰 扶纲 雷跃龙 马吉翔 张煌言 
清朝的自己看吧

3. 《杜佑传》翻译原文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县人。

  父亲杜希望,讲信用,一诺千金,他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英才豪杰。任安陵县令,都督宋庆礼上表章向皇帝报告他的优异政绩。犯了小错丢了官。开元年间,交河公主嫁给突骑施,朝廷任命希望为和亲使者。信安郡王漪上表章向朝廷举荐,安排他任灵州别驾、关内道支度判官。从代州都督任上召回京都,应答皇帝对边防事务的咨询,玄宗皇帝认为他有才能。与吐蕃一道进攻勃律,勃律乞求归降。李林甫右丞相刚兼陇西节度使,所以任命希望为鄯州都督,执掌留后。驿使传令,希望越过陇州,打败了乌莽的军队,斩了一千多颗首级,进兵攻占新城,整顿军队班师回来。提拔为鸿胪卿。这时设置镇西军,希望带领军队部署在边塞下,吐蕃害怕,送来求和书信。

  希望答复说“:接受求和不是我当臣子能专断的。”吐蕃全军争夺檀泉,希望军打了大小几十仗,俘虏了他们的大首领,进军至莫门,烧毁敌军屯积的粮草,摧毁城堡后回军。朝廷给他的两儿子封了官。

  当时战争经常发生,府库钱粮空虚,希望在那里经营几年,钱粮草料细丝织布富足有余。宦官牛仙童巡视边塞,有人劝希望巴结他,讨他欢心。希望回答说:“用行贿保官位,我不忍做。”仙童回朝报告皇帝说希望不称职,降职为恒州刺史,调到西河郡。后来仙童收诸将领金银贿赂事泄露,判了死罪,给仙童金银行贿的人都判了罪。希望爱好重视文学,如崔颢等在当时很著名的一些诗人文学家都汇集在他的门下。

  杜佑因是功臣之子任命为济南参军事、剡县县丞。曾经拜访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把他看作是老朋友的儿子来接待他,没有用常礼厚待他。有一天,元甫有一疑难案件不能决断,就考一考杜佑,杜佑替他辨别真伪抓住关键,判断得没有不全面的。元甫认为他是奇才,安排他任司法参军。元甫后调任浙西、淮南节度使,都上表章举荐杜佑,安排在他的幕府任职。杜佑入朝任工部郎中,充任江淮青苗使,两次升为容管经略使。杨炎任宰相时,先后任金部郎中、水陆转运使,改任度支兼和籴使。当时军队的粮饷靠漕运,杜佑能全权决断。以户部侍郎的官衔兼度支。建中初年,河朔的军队长期作战,百姓穷困,赋税无法征收。

  杜佑认为挽救疲敝穷困的方法没有比得上节约财政支出的,节约财政支出就要裁减官员。于是上奏章给皇帝说:“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撤除了四百个县,官吏一概十人中选一人;三国时魏国太和年间分别派出使者减少官员,正始年间合并郡县;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裁减了七百名官员;隋朝文帝开皇年间废除了五百个郡;本朝贞观初年裁减宫女、妃嫔、太监六百人。设立官员的根本目的,是治理百姓,所以古代都按人口设置官吏,不肯虚设。自汉朝到唐朝,因为战争国家财政困难原因而裁减官员,的确是挽救疲敝穷困的最合适的办法。古代帝舜时,只有皋陶一人做狱官,现在刑部尚书、大理寺卿是两个皋陶;只有垂一人做工官,现在工部尚书、将作监相当于两个垂;只有契一人任司徒,现在有司徒、户部尚书相当于两个契;只有伯夷一人任礼官,现在礼部尚书、礼仪使相当于两个伯夷;只有伯益一人任治理山川河流的官,现在虞部郎中、都水使者,相当于两个伯益。周穆王时只伯礒一人任太仆,现在太仆卿、驾部郎中、尚辇奉御、闲厩使,相当于四个伯礒。古代天子有六军,汉朝设置前后左右四员将军,现在十二卫、神策八军、共设置了六十员将军,原有的官职没有废除,新的官职一天天增多,况且汉朝设置别驾的官职,是跟随刺史巡察的,像现在观察使有副职一样。

  参军是在府衙参谋军事的,像今天节度使府的判官一样。官名职务只是名称变化而不同罢了,哪是实际有那么多官职呢?的确应当斟酌繁省。想达到天下太平者必须首先正名。神龙年间,设置官职的法规被败坏了,有关衙门大规模召集人才做候补官,既没有缺员,又设置一千名员外官,从这以后成为常例。在开元、天宝年间,天下没有祸乱,在编户口九百多万,国家贮藏钱财的仓库都装满了,即使有浪费,也不会出大毛病。现在百姓穷困贫弱,天下户口只一百三十万,陛下命令使者复查,只得三百万户,只天宝年间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五分之二是浮寄户。出赋税的户数减少了,但领取俸禄的官员人数仍旧那么多,怎么能不改革呢?

  “议事官员认为天下还有跋扈不服从朝廷的,一裁撤官吏,被罢免的官吏都去投靠他。这是按常情说的,像不是最高明的建议。况且有才艺的人荐用,没有才德的人哪担心他逃离呢?更何况顾及亲戚家产!建武年间公孙述、隗嚣没有消灭,太和、正始、太元时期吴国、蜀国鼎立,开皇年间陈国还割据江南,都招揽有才智的人才,还担心人才流失去资助了敌方。现在田悦一类人刑罚繁多、横征暴敛,只抚恤军人,待读书人像奴隶,本来没有像范睢帮助秦国建立功业、贾季帮助狄国强盛之类的忧虑。如果因为陋习沿袭已久不能立即改革,但应该暂且减裁别驾、参军、司马等官职,州县编制定额内的官吏,粗略计户设置尉。应当在裁减之列的,如果有才德,由当地长官报告朝廷,如果所报不实,推荐的人应当惩罚裁撤。不被人推荐的,随便安置,也有什么害处呢?像魏设置柱国的勋官,当时封给老年德高望重有大功的人,显贵宠爱第一,周、隋时期已给封了很多,国家作为功勋的等级,只封给三十顷田地。又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也是官名,因为它太多,转作阶官等级,随时势订立条规,遇有毛病就改变,为什么要因循守旧怕改革呢?”

  奏章送入,没有察看。

  卢杞执掌国政,讨厌他,调出京都到苏州任刺史。前一任的刺史因母亲死了服丧离任,杜佑的母亲健在,辞官不赴任,改任饶州刺史。不久升任岭南节度使。杜佑为他们修四通八达的大路,疏散街市住宅区的房屋,用来平息火灾。

  朱涯、黎州的百姓三个朝代守住险要不归附朝廷,杜佑征讨平定了这两个地方。

  召回朝封为尚书右丞。不久,出京任淮南节度使,因为母亲死服丧要求离任,皇帝下诏书不批准。

  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病故,军队发生骚乱,要立他的儿子张忄音做节度使,向朝廷请示,皇帝没有批准,因此命令杜佑任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徐泗节度使征讨平定骚乱。杜佑准备战船,派部下将领孟准渡过淮河攻击徐州,没有打胜,领兵退回。杜佑对于领兵打仗应付战场的变化没有长处,因此固守边界不敢进攻。因此朝廷任命张忄音为徐州节度使,分濠、泗两州隶属于淮南节度使。当初,杜佑开挖雷陂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开垦海边荒弃的土地为良田,积藏的米达到五十万斛,排列三十座兵营,兵马整齐,四邻都怕他。但姑息放纵部下官吏,所以南宫亻尊、李亚、郑元均到了争夺权力扰乱政局的地步,皇帝替杜佑罢免了他们的官职。

  贞元十九年(803),杜佑被任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宗皇帝病故,朝廷命令他代理冢宰。升任检校司徒,兼度支盐铁使。当时王叔文任副度支盐铁使,杜佑又因为王叔文是宰相,自己就不亲自处理本职事务,王叔文就专擅了度支盐铁使的权力。后来王叔文因母亲病亡守丧回家,杜佑才有所察觉,郎中陈谏说须请示王叔文,杜佑说:“正使不能决断处理吗?”于是把陈谏调出任河中郡少尹。王叔文想废除太子,希望杜佑帮忙,杜佑没有答应,因此阴谋赶走他,还没有决定王叔文就失败了。杜佑又荐李巽作为自己的副职。宪宗守丧,杜佑又代理冢宰,把度支盐铁使全部让给李巽。当初,度支府节约费用,安排许多官吏临时代替各衙门的工作,繁杂没有条理,杜佑把营造修缮的事务交还匠作监,木炭事务归还司农卿,煮丝染色归还少府,职务简明。第二年,任为司徒、封为岐国公。

  党项暗中联络吐蕃发动战乱,诸将领求取战功,请求征讨他们,杜佑认为没有优秀的守边防的臣子,他们有借口叛乱,就上奏疏说:古代周宣王中兴,猃狁发动战争,周宣王追击到太原,到边境就停止了,不想因为战争使国家疲敝,触怒疏远夷族。

  秦朝仗恃兵力强大,向北抗击匈奴,向西赶走羌族各部落,结下仇怨的根本原因,实在是用流放的罪人守边。圣王治理天下,只想安定百姓,西部到沙漠,东部近大海,在北方与南方,只存声威和教化,哪能使国内疲弱和屈服外族呢?古代冯奉世假传皇帝命令杀了莎车王,把首级送到京城,宣帝讨论,准备给他赐爵位,封土地,只有肖望之一人说假传皇帝命令违犯法规,虽然有功不能效法,怕后来出使的人替国家在夷族狄族挑起事端。

  等突厥默啜侵犯内地,开元初年,郝灵亻全捉住他杀了,自认为功劳第一,宋瞡担心守边塞的臣子因此求取功劳,只封给郝灵亻全郎将罢了,由于这时到开元盛世,不再讨论边境事务,大唐就安宁了。

  这成功和失败的鉴戒离现在并不远。

  党项是小藩国,与大唐的居民混杂居住,有时边塞的将领以掠夺他们的良马妻子儿女为利,征收苛捐杂税,强征徭役,就导致他们叛逃,与北方的狄族和西部的吐蕃相互勾结侵犯边塞。传说“:远方的人不服,就推广文德让他来归附。”

  管仲说“:国家不要派勇猛的人守边境。”

  这的确是圣哲见到细微的事物而知道事物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的谋略呀。现在戎族正强大,边防不充实,的确应该谨慎地选择优秀将领,使边塞坚固安定。禁绝诛杀求功,向对方显示诚心和信用,来侵犯就惩罚,离去就谨慎地防卫。对他们应当用友好的态度笼络,去掉他们的奸谋。何必屡次发动军队作战,坐取劳累和浪费钱粮呢?

  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过了一年多,请求退休,皇帝不批准,命令他只需三五天到中书省去一次,主持平章政事。杜佑每次进见皇帝,皇帝都很尊敬他,以礼相待,称他的官职而不叫他的名字。后来几年,坚决请求退休回乡,皇帝不得已,同意了,仍封为光禄大夫,在太子太保的官职上退休。让他在每月十五日、三十日会朝,派宦官赐给厚礼。元和七年(812),病故,享年七十八岁,赠册追封为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天性酷爱读书,即使显贵了也读书到深夜。这以前,刘秩摘取百家,求取周朝六官法,写《政典》五十三篇,房称赞他才学超过了刘向。杜佑认为他不全面,因而补充他的缺漏,增加新的礼制,写了二百篇,自己给这著作命名为《通典》,上奏皇帝,皇帝下诏书大加赞美,儒家学者佩服这书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杜佑为人平易近人谦逊和顺,与事物不相违背,人们都尊敬爱戴他,比汉朝的胡广,但精练通畅文采比不上。在朱坡樊川,修治了很多亭台楼阁和草木,凿山引了一股泉水,与宾客在此饮酒奏乐。

  后辈都每天早晨向他请安,显贵昌盛是当时第一。天性在吏职方面精通,治理政事不明察,多次主管赋税,视对百姓有利还是有害增加或减少赋税数目。议事官员称赞杜佑治理政务的成绩无缺陷。

  只是晚年用妾做夫人,对他的名望有所影响。

《杜佑传》翻译原文

4. 历代宰相都是谁?

  中国历代宰相
  春秋战国
  齐国
  管仲 隰朋 鲍叔牙 竖刁 开方 陈完 国书 阚止 崔杼 庆封 晏婴 田乞 田常 邹忌 孟尝君 苏秦 淖齿 韩珉 田单 后胜
  鲁国
  季文子 季武子 季桓子 季康子 季孙夙 臧孙辰
  晋国
  先轸 荀林父 赵盾 赵武 赵鞅 赵襄子 士会 范宣子 范吉射 郤缺 郤克 栾书 韩厥 韩起 魏舒
  卫国
  孔达
  宋国
  华督 华元 华亥 华阅 华合比 华费遂 向戌
  郑国
  祭足 子孔 子展 子驷 子皮 子产 游吉 驷歂
  吴国
  伍子胥(官职为相国) 伯嚭
  越国
  范蠡 文种
  楚国
  子文 子玉 子上 子孔 子越 孙叔敖 子重 子囊 子庚 子木 蔿子冯 公子圉 囊瓦 吴起 景鲤 子兰 昭鱼 昭献 春申君 李园
  赵国
  成午 李兑 肥义 平原君 蔺相如 廉颇 田单 虞卿 皮相国 公仲连
  韩国
  韩傀 公仲朋 申不害 韩侈 韩伯婴 昭献 韩辰
  魏国
  李悝 任章 范座 孔斌 田蠕 翟强 惠施 公孙衍 张仪
  燕国
  子之 公孙操
  秦国

  百里奚 蹇叔 屈盖 商鞅 张仪 甘茂 甘罗 樗里疾 魏冉 芈戎 孟尝君 楼缓 寿烛 范雎 蔡泽 吕不韦 昌平君
  秦朝
  王绾 李斯 冯去疾 赵高
  西汉
  高帝朝
  1人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
  惠帝朝
  3人 曹参 陈平 王陵
  高后朝
  1人 审食其
  文帝朝
  5人 周勃 陈平 灌婴 张苍 申屠嘉
  景帝朝
  4人 陶青 周亚夫 卫绾 刘舍
  武帝朝
  13人 卫绾 窦婴 许昌 田鼢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庄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牦 田千秋
  昭帝朝
  霍光(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
  4人 田千秋 王&211; 杨敞 蔡义
  宣帝朝
  霍禹、霍山(霍光死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前66年被杀 )
  5人 韦贤 魏相 丙吉 黄霸 于定国
  元帝朝
  史高、萧望之(以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
  2人 韦玄成 匡衡
  成帝朝
  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王商 张禹 薛宣 翟方进 孔光
  哀帝朝
  师丹、傅喜、丁明、傅赏、韦赏、董贤:以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朱博 平当 王嘉 孔光 马宫
  平帝朝
  王莽:总理朝政 平晏
  新朝王莽
  王寻 张邯
  更始刘玄
  刘演 刘赐 李松
  东汉
  光武朝
  邓禹 吴汉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马成 韩歆 窦融 戴涉 蔡茂 朱浮 刘隆 杜林 张纯 玉况 赵熹 冯勒 冯鲂 李&211;
  明帝朝
  赵熹 冯鲂 李&211; 虞延 郭丹 范迁 伏恭 牟融 周泽 邢穆 王敏 鲍昱
  章帝朝
  赵熹 牟融 鲍昱 第五伦 桓虞 邓彪 郑弘 宋由 袁安 任瑰
  和帝朝
  窦宪 宋由 袁安 任瑰 丁鸿 尹睦 刘方 张酺 张奋 吕盖 韩棱 巢堪 张禹 徐防 鲁恭 陈宠
  殇帝朝
  邓骘 张禹 徐防 陈宠 梁鲔 尹勤
  安帝朝
  邓骘 张禹 徐防 鲁恭 梁鲔 尹勤 周章 张敏 夏勤 李修 刘恺 司马苞 马英 袁敞 李郃 陈褒 杨震 刘授 刘憙 冯石 阎显
  顺帝朝
  梁商 梁冀 刘授 刘憙 冯石 李郃 陶敦 朱宠 朱伥 刘光 许敬 张皓 庞参 施延 王龚 刘崎 孔夫 黄尚 王卓 郭虔 刘寿 桓焉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冲帝朝
  梁冀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质帝朝
  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桓帝朝
  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袁汤 杜乔 张歆 吴雄 黄琼 房植 尹颂 韩演 孙朗 祝恬 盛允 虞放 种皓 刘矩 刘宠 杨秉 许栩 周景 陈蕃 刘茂 宣酆
  灵帝朝
  窦武 胡广 陈蕃 刘矩 刘宠 许栩 周景 宣酆 王畅 闻人袭 刘嚣 许训 郭禧 桥玄 李咸 来艳 宗俱 袁隗 杨赐 段颎 唐珍 陈耽 刘逸 刘宽 陈球 孟戫 张颢 袁滂 袁逢 刘郃 张济 许戫 邓盛 张温 崔烈 张延 许相 丁宫 曹嵩 樊陵 马日磾 刘弘 刘虞 何进
  献帝朝
  董卓 刘虞 杨彪 黄琬 荀爽 赵谦 种拂 马日磾 淳于嘉 王允 皇甫嵩 周忠 朱俊 赵温 张喜
  曹操 曹丕
  三国
  蜀汉
  昭烈帝朝
  诸葛亮
  后主朝
  诸葛亮 蒋琬 费祎 董允 吕乂 姜维 陈袛 董厥 樊建 诸葛瞻
  孙吴
  大帝朝
  孙邵 顾雍 陆逊 步骘 阚泽 朱据
  废帝朝
  诸葛恪 孙峻 孙綝
  景帝朝
  孙綝 濮阳兴
  末帝朝
  濮阳兴 陆凯 万彧 张悌
  曹魏
  文帝朝
  夏侯敦 贾诩 王朗 华歆 钟繇 曹仁 曹休 曹真
  明帝朝
  王朗 华歆 钟繇 曹休 陈群 董昭 卫臻 陈矫 韩暨 崔林 曹宇 曹爽 司马懿
  齐王朝
  孙资 刘放 卫臻 曹爽 司马懿 满宠 蒋济 赵俨 高柔 王凌 孙礼 司马孚 司马师 郑冲
  高贵乡公朝
  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高柔 郑冲 卢毓 诸葛诞 王昶
  元帝朝
  司马昭 王昶 王观 王祥 钟会 邓艾 何曾 荀顗 司马望 司马炎
  西晋
  武帝朝
  贾充 王沈 裴秀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马伷 司马圭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王业 李胤 卢钦 山涛 刘毅 王浑 胡奋 朱整 卫瓘 魏舒 杨骏 杨珧
  惠帝朝
  杨骏 杨珧 华廙 王浑 荀恺 何劭 卫瓘 张华 裴頠 王戎 王衍 崔随 乐广 羊玄之 荀藩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司马彤 司马繇 司马越 司马伦 司马颖 王湛 高光
  怀帝朝
  司马越 王衍 高光 荀藩 和郁 郑球 傅袛 山简 刘暾 曹馥
  愍帝朝
  索綝 司马保 司马睿
  东晋
  元帝朝
  王导 王敦 刁协 司马羕 周顗 荀菘 王邃 纪瞻 荀组
  明帝朝
  王导 陆晔 司马羕 荀菘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戴邈
  成帝朝
  王导 苏峻 祖约 庾亮 庾冰 何充 孔愉 王舒 王彬 褚翜 陆晔 司马羕 荀菘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康帝朝
  庾冰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穆帝朝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顾众 谢尚 周闵 江斑 司马昱 王彪之
  哀帝朝
  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废帝朝
  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简文帝朝
  桓温 王彪之
  孝武帝朝
  桓温 王彪之 谢安 谢石 谢玄 谢琰 王劭 王蕴 王珣 陆纳 司马恬 司马道子
  安帝朝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桓玄 王国宝 王珣 王雅 王谧 何澄 孔安国 孔靖 孟昶 桓谦 桓胤 谢琨 谢裕 刘柳 刘耽 袁湛 刘道怜 王弘 司马德文 刘穆之 徐羡之 刘裕
  恭帝朝
  徐羡之 刘裕
  南朝

  刘宋
  武帝朝
  徐羡之 傅亮
  少帝朝
  徐羡之 傅亮 谢晦
  文帝朝
  徐羡之 傅亮 王弘 王敬弘 郑鲜之 江夷 殷景仁 王球 刘宏 何尚之 褚湛之 徐湛之 王僧达 刘恢 刘义康 刘义庆 刘义宣 刘义恭
  孝武帝朝
  刘义恭 何尚之 褚湛之 刘延孙 刘秀之 王僧达 萧思活 刘遵考 刘宏 戴法兴 柳元景 刘恢
  前废帝朝
  刘义恭 刘祎 刘昶 柳元景 颜师伯
  明帝朝
  谢庄 刘祎 刘休仁 刘休范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后废帝朝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萧缅 萧道成
  顺帝朝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王延之 柳世隆 何戢 萧道成
  南齐
  高帝朝
  褚渊 萧嶷 王俭 王延之 萧嵩
  武帝朝
  王俭 王延之 萧嵩 李安民 王奂 柳世隆 萧嶷 萧晔 萧子良
  郁林王朝
  萧子良 王晏 谢胐 徐孝嗣 萧鸾 萧锵 萧铄
  海陵王朝
  萧鸾 萧锵 王晏 徐孝嗣 萧子懋 萧子明 萧钧 萧铉 沈文季 何胤
  明帝朝
  王晏 徐孝嗣 萧铉 沈文季 萧昭粲
  东昏侯朝
  沈文季 徐孝嗣 江祏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昭粲 萧坦之 萧惠休 萧遥光 萧懿
  和帝朝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颖胄 萧衍
  南梁
  武帝朝
  沈约 范云 谢胐 王亮 王莹 王志 萧秀 萧憺 柳惔 王份 袁昂 夏侯详 王茂 王暕 张稷 张充 柳仲礼 张缵 徐勉 何敬容 谢举 王骞 王克 朱异 萧宏 萧樽 萧伟 萧伦 萧渊藻 侯景
  简文帝朝
  王克 柳仲礼 萧会理 萧恪 侯景
  元帝朝
  张绾 王褒 王僧辩 萧恪
  敬帝朝
  王冲 王通 王劢 王僧辩 陈霸先
  南陈
  武帝朝
  王通 沈众
  文帝朝
  王通 王劢 谢哲 到仲举 王固 沈君理 陈顼
  废帝朝
  陈顼 王通 谢哲 到仲举 袁枢 沈钦
  宣帝朝
  袁简懿 沈钦 徐陵 谢嘏 袁宪 张种 王劢 王玚 沈君理 周弘正 陆缮 陈伯固 陈伯恭 王克 孔奂
  后主朝
  陈伯恭 陈伯智 陈叔卿 袁宪 徐陵 谢伷 蔡征 姚察 江总
  十六国
  前秦
  王猛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朝
  长孙嵩 拓跋仪 拓跋遵 崔逞 崔宏 拓跋嗣
  明元帝朝
  长孙嵩 拓跋屈 崔宏 崔浩 奚斤 拓跋焘 车路头 王洛儿 卢鲁元
  太武帝朝
  长孙嵩 崔浩 刘洁 罗洁 鲁元 安原 古弼 屈垣 屈道赐 兰延 韩茂 长孙渴侯
  文成帝朝
  长孙渴侯 刘泥 元乐寿 尉眷 和其奴 韩茂 闾毗 常英 目辰 古弼 兰延 闾昆 于洛拔
  献文帝朝
  乙浑 和其奴 目辰 叔孙邻 拓跋丕 白曜
  孝文帝朝
  目辰 拓跋丕 陈建 穆亮 陆睿 李冲 陆俊 赵黑 张佑 元忠 王袭 元羽 元赞 元澄 尉元 楼毅 穆太 元详 元嘉
  宣武帝朝
  王肃 元澄 元详 元嘉 源怀 穆亮 高肇 郭祚 元雍 元怿 元英 元珍
  孝明帝朝
  元雍 郭祚 元晖 于忠 李平 李崇 元澄 元晖 元钦 元纂 元修义 元彧 元乂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顺 元罗 萧宝寅 长孙稚 游肇 皇甫度 崔亮 陆丽
  孝庄帝朝
  尔朱荣 元彧 元谌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顺 元罗 元诲 元顼 穆绍 于晖 樊子鹄 魏兰根 源子恭 郑先护
  长广王朝
  尔朱兆 尔朱世隆 元亶 元罗 长孙稚 元宝炬
  节闵帝朝
  尔朱兆 尔朱世隆 元罗 长孙稚 魏兰根 元谌 孙腾 元宝炬
  安定王朝
  高欢 孙腾 侯景 高盛 魏兰根
  孝武帝朝
  高欢 孙腾 元罗 高隆之 长孙稚 辛雄 任祥 元宝炬 樊子鹄 魏兰根 贾显度 宇文泰
  东魏
  高欢 高澄 高洋 高隆之 高岳 司马子如 封祖裔 封隆之 慕容绍宗 元坦 元弼 元旭 元斌 元嶷 元悰 元暹 元韶 孙腾 侯景 薛琡 元晖业
  北齐
  文宣帝朝
  杨愔 高隆之 元韶 段韶 薛琡 崔暹 高归彦 贺拔仁 高淹 高演 高涣 高湛
  废帝朝
  杨愔 高睿 高归彦 高德正 燕子献 崔昂 刘洪徽 高浟 高演 高湛 高湜 高孝琬
  孝昭帝朝
  高浟 高湛 高湜 高归彦 高睿 刘洪徽
  武成帝朝
  高浟 高湝 高润 高归彦 高睿 段韶 高孝琬 高长恭 刘洪徽 尉粲 魏收 斛律光 赵彦深 高普
  后主朝
  高睿 段韶 高孝珩 高长恭 斛律光 赵彦深 高普 高俨 尉瑾 元文遥 徐之才 高仁坚 许季良 高绍义 胡长仁 贺拔仁 魏收 冯子琮 皮景和 高贞 许敦 段孝言 娄定远 和士开 唐邕 祖珽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高劢 高宝德 阳休之
  安德王朝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唐邕 段孝言 阳休之 韩晋明 鲜于世荣
  幼主朝
  高阿那肱 高元海 阳休之 鲜于世荣
  西魏
  文帝朝
  宇文泰 斛斯椿 万俟洛 元昺 元孚 元季海 梁御 赵善 周惠达 元纪 长孙俭 申徽 于谨 元赞 元子孝 尉迟迥 独孤信
  废帝朝
  宇文泰 申徽 杨宽 尉迟迥 元子孝 李远
  恭帝朝
  宇文泰 独孤信 元子孝 李远 柳庆 贺兰祥 豆卢宁 侯莫陈崇 韦孝宽
  北周
  孝闵帝朝
  宇文护 赵贵 独孤信 李弼
  明帝朝
  宇文护 侯莫陈崇 于谨
  武帝朝
  宇文护 侯莫陈崇 于谨 宇文贵 宇文宪 宇文直 宇文亮
  宣帝朝
  宇文俭 宇文盛 宇文亮 长孙览
  静帝朝
  于翼 宇文盛 宇文贞 王谊 刘昉 郑译 杨坚
  隋朝
  文帝朝
  宰相十六人 高颎 赵煚 虞庆则 李德林 柳机 苏威 赵芬 杨爽 杨素 杨雄 杨达 杨广 杨秀 杨昭 杨暕 柳述
  炀帝朝
  宰相十二人 苏威 杨素 杨达 萧琮 杨文思 杨约 宇文述 元寿 裴矩 裴蕴 萧瑀 虞世基
  恭帝朝
  李渊
  皇泰帝朝
  王世充 段达 元文都 卢楚 王世恽 皇甫无逸 郭文懿 赵长文 李密
  秦王朝
  宇文化及 宇文智及 裴矩 宇文士及 封德彝
  唐朝
  高祖朝
  宰相十六人 李世民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太宗朝
  宰相二十九人 裴寂 萧瑀 陈叔达 李靖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征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李世绩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宏礼 王圭 杜淹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高宗朝
  宰相四十七人 长孙无忌 褚遂良 于志宁 张行成 高季辅 李世绩 柳?#93; 宇文节 韩瑗 来济 崔敦礼 李义府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刘祥道 窦德元 乐彦玮 孙处约 姜恪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杨武 李安期 张文瓘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元 郝处俊 来恒 薛元超 李义琰 高智周 张大安 裴炎 王德真 崔知温 郭待举 岑长倩 郭正一 魏元同 刘齐贤
  武周朝
  则天朝
  宰相七十八人 刘仁轨 薛元超 郭正一 姚元崇 裴炎 袁恕己 敬晖 岑长倩 郭待举 魏元同 刘齐贤 韦宏敏 桓彦范 王德真 刘袆之 武承嗣 骞味道 崔察 李景谌 韦方质 沉君谅 裴居道 韦思谦 苏良嗣 韦待价 张光辅 王本立 范履冰 邢文伟 武攸宁 傅游艺 史务滋 宗秦客 格辅元 乐思诲 任知古 欧阳通 裴行本 狄仁杰 杨执柔 李游道 袁智宏 崔神基 崔元综 李昭德 姚崇 李元素 王璇 娄师德 韦巨源 陆元方 豆卢钦望 苏味道 王孝杰 武什方 杨再思 杜景佺 周允元 孙元亨 李道广 王方庆 王及善 宗楚客 武三思 吉顼 李峤 张锡 韦安石 李怀远 顾琮 李迥秀 朱敬则 唐休璟 韦嗣立 崔元暐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中宗朝
  宰相三十八人 刘景先 岑长倩 郭待举 韦宏敏 崔元暐 杨再思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袁恕己 桓彦范 敬晖 武三思 祝钦明 魏元忠 李怀远 豆卢钦望 韦巨源 李峤 于惟谦 苏瑰 宗楚客 萧至忠 纪处讷 张仁亶 韦嗣立 崔湜 赵彦昭 韦温 郑愔 张锡 裴谈 岑羲 张嘉福
  睿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李隆基 李峤 萧至忠 张仁亶 韦嗣立 赵彦昭 韦安石 苏瑰 唐休璟 裴谈 张锡 岑羲 崔湜 刘幽求 钟绍京 李日知 薛稷 姚元之 崔日用 宋璟 郭元振 张说 窦怀贞 魏知古 陆象先
  玄宗朝
  宰相三十四人 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陆象先 窦怀贞 岑羲 萧至忠 郭元振 张说 姚元之 卢怀慎 源乾曜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韩休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崔涣
  肃宗朝
  宰相十六人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裴冕 崔涣 李麟 苗晋卿 张镐 王玙 吕諲 李岘 第五琦 李揆 萧华 裴遵庆 元载
  代宗朝
  宰相十二人 李适 苗晋卿 裴遵庆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李岘 王缙 杜鸿渐 裴冕 杨绾 常衮
  德宗朝
  宰相三十五人 崔佑甫 常衮 李勉 杨炎 卢杞 马燧 关播 萧复 乔琳 刘从一 姜公辅 卢翰 李晟 张延赏 韩滉 崔造 柳浑 李泌 董晋 赵憬 陆贽 贾耽 卢迈 崔损 赵宗儒 郑余庆 杜佑 齐抗 高郢 郑珣瑜 张镒 刘滋 齐映 浑瑊 窦参
  顺宗朝
  宰相七人 贾耽 杜佑 郑珣瑜 高郢 韦执谊 杜黄裳 袁滋
  宪宗朝
  宰相共二十九人 贾耽 韦执谊 杜佑 杜黄裳 袁滋 郑余庆 于頔 郑絪 武元衡 李吉甫 韩宏 裴洎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张宏靖 韦贯之 裴度 李逢吉 王涯 崔群 李墉 李夷简 皇甫镈 程异 令狐楚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穆宗朝
  宰相十四人 韩宏 裴度 李夷简 皇甫镈 令狐楚 张宏靖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杜元颖 王播 元稹 李逢吉 牛僧孺
  敬宗朝
  宰相七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李程 裴度 窦易直
  文宗朝
  宰相二十四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窦易直 裴度 韦处厚 杨嗣复 李珏? 路随 李宗闵 段文昌 宋申锡 李德裕 李固言 郑覃 王涯 李训 贾餗 舒元舆 李石 陈夷行 崔珙 崔郸 李绅
  武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固言 李石 杨嗣复 李珏? 崔郸 牛僧孺 崔珙 李德裕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崔铉 杜悰 李回 郑肃
  宣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李让夷 李绅 郑肃 李回 白敏中 韦琮 崔元式 李德裕 卢商 马植 周墀 崔龟从 任铭 魏扶 令狐绹 裴休 魏谟 崔慎由 郑朗 萧邺 刘瑑 夏侯孜 蒋伸
  懿宗朝
  宰相二十一人 令狐绹 白敏中 萧邺 夏侯孜 蒋伸 杜审权 杜悰 毕諴 杨收 曹确 高璩 萧置 徐商 路岩 于琮 韦保衡 王铎 刘邺 赵隐 萧仿 崔彦昭
  僖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萧仿 崔彦昭 郑畋 卢携 王铎 李蔚 郑从谠 崔沆 豆卢瑑 王徽 裴澈 萧遘 韦昭度 郑昌图 杜让能 孔纬 张浚 韦保衡 赵隐 刘邺 裴坦 刘瞻 刘崇望
  昭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朱温 韦昭度 孔纬 杜让能 张浚 杨行密 刘崇望 崔昭纬 徐彦若 郑延昌 王抟 崔胤 李溪 陆扆 孙偓 郑綮 朱朴 崔远 裴贽 裴枢 王溥 独孤损 柳璨 陆希声 苏检 卢光启 韦贻范
  哀帝朝
  宰相六人 裴枢 独孤损 崔远 柳璨 张文蔚 杨涉
  五代
  后梁
  太祖朝
  张文蔚 杨涉 薛贻矩 王景仁 韩建 于竞 张策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郢王朝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末帝朝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姚洎 于竞 郑珏 萧顷 李琪
  后唐
  庄宗朝
  豆卢革 卢程 赵光胤 韦说
  明宗朝
  豆卢革 韦说 郑珏 任圜 冯道 崔协 王建立 赵凤 李愚 刘昫
  闵宗朝
  陈兴云 刘昫 李愚
  末帝朝
  刘昫 李愚 卢文纪 姚顗 张延朗 韩昭胤 马胤孙 冯道
  后晋
  高祖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出帝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刘昫 冯玉 景延广
  后汉
  高祖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隐帝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杨邠 冯道
  后周
  太祖朝
  冯道 苏禹圭 窦贞固 王峻 李榖 范质
  世宗朝
  范质 李榖 景范 王溥 魏仁浦
  恭帝朝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北汉
  世祖朝
  郑珙 赵华
  睿宗朝
  赵华 卫融 赵弘 郭无为 张昭敏
  少主朝
  郭无为 张昭敏
  英武帝朝
  郭无为 刘继文 刘继颙 李恽
  前蜀
  高祖朝
  王宗佶 韦庄 张格 王锴 周庠 庾传素
  后主朝
  张格 王锴 周庠 庾传素 许寂
  后蜀
  高祖朝
  孟仁赞 赵季良
  后主朝
  赵季良 毋昭裔 张业 李昊 徐光溥 范仁恕 欧阳迥
  吴
  高祖朝
  徐温 严可求 徐知诰
  睿帝朝
  徐温 严可求 王令谋 宋齐丘 徐知训 徐知诰 徐知询 周本 徐景通 徐景迁 徐景遂 徐景达
  南唐
  烈祖朝
  宋齐丘 张延翰 张居咏 李建勋 徐玠 李景遂
  元宗朝
  宋齐丘 张居咏 徐玠 周宗 李建勋 李景遂 李景运 冯延巳 杜昌业 常梦锡 孙晟 钟谟 严续 游梦言 殷崇义 李弘冀 李从嘉
  后主朝
  严续 游梦言 殷崇义
  南汉
  高祖朝
  赵光裔 杨洞潜 李殷衡 倪曙 刘浚 赵损 王定保 王翻
  殇帝朝
  赵光裔 杨洞潜 刘浚 刘弘昌
  中宗朝
  刘浚 王翻 刘弘昌 刘弘杲 陈渥 黄琼芝 卢膺
  后主朝
  陈延寿 李托 钟允章 龚澄枢
  闽
  惠宗朝
  王延禀 王继鹏 李敏
  康宗朝
  王延曦 叶翘 王倓
  景宗朝
  李敏 李真 王亚澄 杨沂丰 余廷英 李仁遇 李光准
  福王朝
  王继昌 潘承佑
  楚
  马賨 马存 高郁 吕师周 廖偃 姚彦章 许德勋
  吴越
  武肃王朝
  钱元瓘 杜建徽
  文穆王朝
  杜建徽 曹仲达 沈嵩 皮光业 陆仁章 仰仁诠 许明 钱弘佐
  忠献王朝
  曹仲达 皮光业 仰仁诠 林鼎 郭师从 元德昭 吴程 钱弘倧
  忠逊王朝
  元德昭 吴程 钱弘俶
  忠懿王朝
  元德昭 钱弘亿 吴程 裴坚 吴延福 鲍修让 沈虎子 崔仁冀 钱惟浚
  北宋
  太祖朝
  宰相六人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太宗朝
  宰相九人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真宗朝
  宰相十二人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仁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英宗朝
  宰相二人 韩琦 曾公亮
  神宗朝
  宰相九人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圭 蔡确
  哲宗朝
  宰相十二人 司马光 文彦博 王圭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刘挚 苏颂 章敦 苏辙
  徽宗朝
  宰相十二人 章敦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刘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
  钦宗朝
  宰相八人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许将、欧阳珣。
  南宋

  高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纲 黄潜善 汪伯彦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赵鼎 张浚 秦桧 万俟卨 沈该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孝宗朝
  宰相十八人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适 叶颙 魏杞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怀 叶衡 赵雄 王淮 周必大 留正
  光宗朝
  宰相四人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黄祖舜
  宁宗朝
  宰相九人 留正 赵汝愚 余端礼 京镗 谢深甫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史弥远
  理宗朝
  宰相十六人 史弥远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钟 杜范 游侣 赵葵 谢方叔 吴潜 董槐 程元凤 丁大全 贾似道
  度宗朝
  宰相五人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
  恭帝朝
  宰相七人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留梦炎 吴坚 文天祥
  端宗朝
  宰相四人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黄镛
  幼帝朝
  宰相二人 文天祥 陆秀夫:负幼帝跳海的丞相
  元朝
  安童,崔斌,伯颜,桑哥,脱脱,哈麻,成遵,史天泽,阿合马,萧拜住,耶律楚材,铁木迭儿,燕铁木儿,铁木儿塔识
  明朝
  太祖朝
  徐达  李善长   汪广洋  胡惟庸
  此后便无丞相之称。

5. 杜佑是哪个朝代

  杜佑是唐代的。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杜佑是哪个朝代

6. 杜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文....................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编辑本段]杜牧诗集
  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编辑本段]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编辑本段]杜牧生平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编辑本段]杜牧小传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颇为许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前两首在写景中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编辑本段]代表作《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1〕,四海一。蜀山兀〔2〕,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3〕,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4〕,直走咸阳〔5〕。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8〕,囷囷焉〔9〕,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0〕。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11〕,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15〕;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9〕,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21〕,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2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24〕,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25〕,多于南亩之农夫〔2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2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呕哑〔30〕,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31〕,日益骄固。戍卒叫〔32〕,函谷举〔33〕,楚人一炬〔34〕,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5〕,谁得而族灭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
  【注释】
  〔1〕六王: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君。
  〔2〕兀(wù雾):突兀,指山上树林砍尽,只剩下光秃的山顶。
  〔3〕覆压:覆盖。三百余里:指宫殿占地面积大。《三辅皇图》载:阿房宫“规恢三百余里”。
  〔4〕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构:建筑。
  〔5〕走:趋向。咸阳:秦朝的国都。
  〔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
  〔7〕廊腰:走廊中间的转折处。缦,无花纹的丝绸。
  〔8〕盘盘:盘旋。焉,犹“然”。
  〔9〕囷囷(qūn):曲折。
  〔10〕矗:高耸。落:座、所,建筑物的单位量词。一说指院落、院子。
  〔11〕复道:宫中楼阁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称复道。因筑在山上,故称行空。
  〔12〕霁(jì寄):雨止云开。
  〔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贫):宫中女官。媵(yìng映):后妃陪嫁的女子。嫱(qiáng强)宫中女官。
  〔14〕辇(niǎn碾):古代贵族乘坐的人力车。此用作动词,乘车。
  〔15〕脂水:洗胭脂的水。
  〔16〕椒、兰:两种芳香植物。
  〔19〕望幸:盼望皇帝到来。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
  〔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并六国前自不能罗致诸侯子女,这里是夸张。
  〔21〕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
  〔22〕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贵重器物。铛( chēng称):铁锅,三足。
  〔23〕逦迤(lǐ yǐ里以):接连不断。这里是说到处都是。
  〔24〕锱铢(zī zhū资朱):古时的重量单位。《说文》:六铢为锱。此极言微小。
  〔25〕负栋:支撑栋梁的柱子。
  〔26〕南亩:泛指农田。
  〔27〕庾:粮仓。
  〔28〕帛缕:丝绸衣服上的纱线。
  〔29〕九土:九州,指全国。郭:外城。
  〔30〕管弦:指箫笙、琴瑟等乐器。呕哑:乐器发出的声音。
  〔31〕独夫:丧尽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
  〔32〕戍卒叫:指陈胜、吴广在谪戍渔阳途中,于大泽乡振臂一呼,率众起义。
  〔33〕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举,攻破,拔取。 被动句。
  〔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项羽入咸阳,杀秦将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楚人,指项羽。项羽是楚将项燕的后代,故称楚人。
  〔35〕递三世:传至第三代。
  〔36〕族灭:即灭族。古有灭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彻底覆灭。 族:灭族,名词作动词。
  阿房宫,秦宫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统一中国,认为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发徒卒七十余万人,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建成,秦国灭亡。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犹言近旁。“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汉书·贾山传》颜师古注)。也有说因其形“四阿房广”(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樊川文集》卷十六[1])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的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7. 杜牧是什么朝代?

杜牧是唐代的。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绝句代表作品有《过华清宫绝句》、《清明》、《赤壁》、《泊秦淮》、《山行》、《秋夕》、《江南春》、《题乌江亭》、《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过勤政楼》、《送隐者一绝》、《南陵道中》、《叹花》、《金谷园》等。
杜牧的律诗代表作品有《早雁》、《九日齐山登高》、《梅》、《题扬州禅智寺》、《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感怀诗》、《商山麻涧》、《题武关》、《河湟》、《旅宿》等。

扩展资料:
杜牧的写作特点

1、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2、在诗歌创作上,杜牧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比如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3、杜牧的作品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比如他的《九日齐山登高》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杜牧是什么朝代?

8. 郑氏;唐朝宰相有几人,都叫什么名字?

唐朝  宰相集
高祖朝
宰相十六人 李世民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太宗朝
宰相二十九人 裴寂 萧瑀 陈叔达 李靖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征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李世绩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宏礼 王珪 杜淹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高宗朝
宰相四十七人 长孙无忌 褚遂良 于志宁 张行成 高季辅 李世绩 柳奭 宇文节 韩瑗 来济 崔敦礼 李义府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刘祥道 窦德玄 乐彦玮 孙处约 姜恪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杨武 李安期 张文瓘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玄 郝处俊 来恒 薛元超 李义琰 高智周 张大安 裴炎 王德真 崔知温 郭待举 岑长倩 郭正一 魏玄同 刘齐贤
则天朝
宰相七十八人 刘仁轨 薛元超 郭正一 姚元崇 裴炎 袁恕己 敬晖 岑长倩 郭待举 魏玄同 刘齐贤 韦弘敏 桓彦范 王德真 刘袆之 武承嗣 骞味道 崔詧 李景谌 韦方质 沈君谅 裴居道 韦思谦 苏良嗣 韦待价 张光辅 王本立 范履冰 邢文伟 武攸宁 傅游艺 史务滋 宗秦客 格辅元 乐思诲 任知古 欧阳通 裴行本 狄仁杰 杨执柔 李游道 袁智宏 崔神基 崔元综 李昭德 姚崇 李元素 王璇 娄师德 韦巨源 陆元方 豆卢钦望 苏味道 王孝杰 武什方 杨再思 杜景佺 周允元 孙元亨 李道广 王方庆 王及善 宗楚客 武三思 吉顼 李峤 张锡 韦安石 李怀远 顾琮 李迥秀 朱敬则 唐休璟 韦嗣立 崔玄暐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中宗朝
宰相三十八人 刘景先 岑长倩 郭待举 韦弘敏 崔玄暐 杨再思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袁恕己 桓彦范 敬晖 武三思 祝钦明 魏元忠 李怀远 豆卢钦望 韦巨源 李峤 于惟谦 苏瑰 宗楚客 萧至忠 纪处讷 张仁亶 韦嗣立 崔湜 赵彦昭 韦温 郑愔 张锡 裴谈 岑羲 张嘉福
睿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李隆基 李峤 萧至忠 张仁亶 韦嗣立 赵彦昭 韦安石 苏瑰 唐休璟 裴谈 张锡 岑羲 崔湜 刘幽求 钟绍京 李日知 薛稷 姚元之 崔日用 宋璟 郭元振 张说 窦怀贞 魏知古 陆象先
玄宗朝
宰相三十四人 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陆象先 窦怀贞 岑羲 萧至忠 郭元振 张说 姚元之 卢怀慎 源干曜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韩休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韦见素 崔圆 房琯 崔涣
肃宗朝
宰相十六人 韦见素 崔圆 房琯 裴冕 崔涣 李麟 苗晋卿 张镐 王玙 吕諲 李岘 第五琦 李揆 萧华 裴遵庆 元载
代宗朝
宰相十二人 李适 苗晋卿 裴遵庆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李岘 王缙 杜鸿渐 裴冕 杨绾 常衮

德宗朝
宰相三十五人 崔佑甫 常衮 李勉 杨炎 卢杞 马燧 关播 萧复 乔琳 刘从一 姜公辅 卢翰 李晟 张延赏 韩滉 崔造 柳浑 李泌 董晋 赵憬 陆贽 贾耽 卢迈 崔损 赵宗儒 郑余庆 杜佑 齐抗 高郢 郑珣瑜 张镒 刘滋 齐映 浑瑊 窦参
顺宗朝
宰相七人 贾耽 杜佑 郑珣瑜 高郢 韦执谊 杜黄裳 袁滋
宪宗朝
宰相共二十九人 贾耽 韦执谊 杜佑 杜黄裳 袁滋 郑余庆 于頔 郑絪 武元衡 李吉甫 韩宏 裴洎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张宏靖 韦贯之 裴度 李逢吉 王涯 崔群 李墉 李夷简 皇甫镈 程异 令狐楚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穆宗朝
宰相十四人 韩宏 裴度 李夷简 皇甫镈 令狐楚 张宏靖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杜元颖 王播 元稹 李逢吉 牛僧孺
敬宗朝
宰相七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李程 裴度 窦易直
文宗朝
宰相二十四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窦易直 裴度 韦处厚 杨嗣复 李珏� 路随 李宗闵 段文昌 宋申锡 李德裕 李固言 郑覃 王涯 李训 贾餗 舒元舆 李石 陈夷行 崔珙 崔郸 李绅
武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固言 李石 杨嗣复 李珏� 崔郸 牛僧孺 崔珙 李德裕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崔铉 杜悰 李回 郑肃
宣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李让夷 李绅 郑肃 李回 白敏中 韦琮 崔元式 李德裕 卢商 马植 周墀 崔龟从 任铭 魏扶 令狐绹 裴休 魏谟 崔慎由 郑朗 萧邺 刘瑑 夏侯孜 蒋伸
懿宗朝
宰相二十一人 令狐绹 白敏中 萧邺 夏侯孜 蒋伸 杜审权 杜悰 毕諴 杨收 曹确 高璩 萧置 徐商 路岩 于琮 韦保衡 王铎 刘邺 赵隐 萧仿 崔彦昭
僖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萧仿 崔彦昭 郑畋 卢携 王铎 李蔚 郑从谠 崔沆 豆卢瑑 王徽 裴澈 萧遘 韦昭度 郑昌图 杜让能 孔纬 张浚 韦保衡 赵隐 刘邺 裴坦 刘瞻 刘崇望
昭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韦昭度 孔纬 杜让能 张浚 刘崇望 崔昭纬 徐彦若 郑延昌 王抟 崔胤 李磎 陆扆 孙偓 郑綮 朱朴 崔远 裴贽 裴枢 王溥 独孤损 柳璨 陆希声 苏检 卢光启 韦贻范
哀帝朝
宰相六人 裴枢 独孤损 崔远 柳璨 张文蔚 杨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