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背离

2024-05-19 05:27

1. 如何看待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背离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升值则国内物价水平应同时下跌,本币贬值则国内物价水平应同时上涨,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变动方向应保持一致性。
因为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对国际资本流动存在着较强的管制,外汇市场并非完全受市场因素影响,更多的是有赖于政府调控。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弱化。一方面,国内存在着的流动性过剩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使得人民币对内贬值。另一方面,由于外汇市场上存在的外汇干预,抵消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其二是由我国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所导致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经济实力走强,尤其是国际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在供给有限,需求上升的情况下,带来了人民币对外升值。此外,我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吹大了资产价格泡沫,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游资所推动的投机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我国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与我国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在一定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带来了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现象的产生。

如何看待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背离

2. 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人均GDP中的差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年计算以美元统一表示的世界各国的人均GDP。各国的GDP是以各国的本币统计的,因而有个换算为美元的问题。换算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汇率折算是按购买力折算。两者的差异极大。图2-3(a)、图2-3(b)是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4年的统计所绘制的两张图


    从图2-3(a)可以看出,对于低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明显高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对于高收入国家,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不大,甚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在有些国家还偏低。图2-3(b)是以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
基准看两者的差异。其走势也十分明显:收入越低,差异越大。其中,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之比是:
US$13 224.002:US$7 571.543=1.7465:1
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是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的1.7465倍。
假设我们以人民币为统一计量标准,那就会是相反的情景:对于高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明显低于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而对于低收人国家,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则较为接近。至于以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基准看两者的差异,必然是收入越高,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越大这样的统计显示,当国与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时,用购买力平价可以较为接近地说明汇率的状况;而当国与国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差异较大时,要用购买力平价来说明汇率的走势则较为困难。
【来自黄达‘金融学’,供mindmaster调用】

3. 1.世界银行如何使用购买力平价评估人民币汇率的? 2.观察1997年以来我国物价变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

购买力平价是各国根据不同物价水平计算出的货币之间的等价系数。目的是为了对各国的GDP做一个合理的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在外贸平衡的情况下,两国的汇率将趋向于接近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是指本外币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外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后者是指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在外贸平衡的条件下,两国汇率将趋向于接近购买力平价。一般而言,该指数只能通过对许多商品根据其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进行检验来获得。拓展资料:1、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其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所占的比例决定。购买力平价,通常称为购买力水平。购买力平价汇率用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当前的货币汇率在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时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计算的GDP也会减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比索的收入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进口商品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翻倍),货币贬值不会恶化墨西哥人的生活质量。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2、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首先提出的。简而言之,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的比值,即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的价格比,用于衡量价格的差异。比较国家之间的水平。3、例如,购买一篮子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在中国要80元,在美国要20美元。对于这一篮子商品,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4:1,即在这些商品中,4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美元。 PPP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它不同于比较一个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L)。它比较了两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物价水平。因此,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换算因子,可以满足GDP国际比较的三个条件的要求。4、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攀升,国内物价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中国通货膨胀率从2005年的1.8%飙升至2011年的5.4%。人民币大幅升值和国内物价剧烈波动已成为中国两大经济现象。然而,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却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本文试图通过协整分析和VaR测量模型探讨人民币外部价值与内部价值之间的关系。5、汇率和价格是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两个经济变量。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汇率作为货币的价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汇率的变化也将对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工商企业的跨国投资决策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随着信用经济和符号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汇率杠杆被频繁使用。

1.世界银行如何使用购买力平价评估人民币汇率的? 2.观察1997年以来我国物价变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

4. 为什么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不满足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一,健全汇率形成机制,改善汇率政策环境。在当前的汇率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坚持当前有管理浮动汇率政策中,要做到渐进、双向、稳中爬升,适当扩大浮动区间,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同时,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搭配,并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的改革。
  第二,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完善外汇管理体制。系统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外汇体制。一方面,要提升外汇管制水平和世界经济预警监控能力,制止热钱的流入,防止热钱的过度投机行为。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再一方面,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优化外汇储备投资结构,把外汇储备变成实实在在的优质股权、债权、资源等,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三,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延长国内增值链。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推进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利用好巨额外汇储备,注重对我国紧缺资源、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

5. 从汇率、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了?

并没有,预计2016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下行空间不大。从中长期看,决定汇率走势的根本因素仍是货币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PPP)汇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不断趋近是长期主导因素。这意味着5-10年内,购买力平价因素将起主导作用。
建议确立“以实体经济立国,相对强势的货币有利于强国富民”的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与落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增长动力,为人民币的强势地位提供支撑;其次,以“一带一路”和加入SDR为契机,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增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维持中美利差的基本稳定,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总量型宽松政策,同时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合理稳定,更加注重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随着英国意外“脱欧”和美联储加息进程的摇摆不定,全球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国际收支结束了“双顺差”格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难度加大。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弹性显著增加。如今,“8·11”汇改已一周年,我们回顾了这一年中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尝试从经济增长、中美利差及货币政策、购买力平价、汇率预期、地缘政治及汇率制度等六项决定因素构建分析框架,预判人民币兑美元的短期及中长期走势。

从汇率、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了?

6.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人民币利率平价论的实证不成立的简单原因分析

第一,利率平价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资本能在两国自由的移动,但是我国在资本和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实现资本的国际间的自由移动相对困难,这造成了利率平价论不适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当时我国的汇率政策是盯住单一的美元,所以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并未受到两国利率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并没有决定汇率的变动。
第三,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SARS等突发事件。防范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第四,利率利率平价论在一些实证研究中被人为是长期理论,而我们的分析偏向于中短期,所以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

7.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如何决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各自在发行国的购买力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如何决定

8. 如何看待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的差异?

汇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之间的汇率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除了货币含金量决定汇率之外,还有官方汇率,也就是一个国家制定的汇率,前苏联就硬性规定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是1:1。

除了以上两种汇率,还市场汇率,市场汇率是根据两国物价,以及对外贸易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来计算。

如果向前苏联一样硬性规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1:1,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崩溃,绝大部分人会破产,社会失业率会很高,情况可能比现在的委内瑞拉还惨。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的,美国GDP比中国GDP大,美国的资产比中国的值钱。两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上,中国的是180万亿人民币,美国的货币发行总量换成人民币的话只有100万亿左右(14万亿美元)。

在GDP比美国小,货币发行量比美国多的情况下,硬性规定汇率是1:1,那么人民币的价值远远高于真实的价值。

从理论上讲,这时候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上升,但问题是你这种上升属于单方的提价行为,别人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别想着用人民币在世界上购买东西,人家才不会接受人民币结算,所以进口会受到影响。

在出口上受到的影响更大。

按照人民币于美元的汇率7:1,原来价值100人民币的中国产品,到美国市场换成美元标价大概是14美元不到。

如今规定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1:1,那么这件100人民币与产品,在美国就直接成了100美元。

这个价格还不算运费什么的,人家美国人会接受吗?原来14美元的东西突然涨到了100美元。傻子都不会要呢。

由此在出口上基本是不可能的,做出口贸易的企业除了破产还是破产。再加上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破产不知道多少人失业。

更严重的是这么多人失业,中国原有市场失去了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所有行业都会跟着萎缩,跟着裁员。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更多的人跟着失业,更多的人跟着破产

这时候就是市场上有很多商品,但问题是失业的人买得起吗?

买不起怎么办,让厂家降价?

原来的生产成本已经无法改变,厂家再怎么降价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他降到成本价,大量的消费者依然买不起。继续降价他破产,不降价东西卖不出他同样破产。

假如按照当前的中、美经济现状与货币发行量硬性让汇率变成1:1,整个经济都会全面崩溃一轮,然后物价快速上涨,货币严重贬值。

当然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由市场汇率上升到1:1的话,情况是不一样。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市场汇率中,汇率的升降并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加大出口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来达到让汇率上涨的目的。美国通过也可以操控利率,以及改变贸易来左右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汇率。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中国在科技领悟没能超越美国,或者和美国持平,没有制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完成出口都是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且这类产品出口总额没超过美国之前,与美元的汇率是1:1,都不是好事,都是在自我崩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