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024-05-06 10:37

1. 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 管仲的改革措施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管仲的改革措施为诸侯国开创了全新的政治改革模式,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制度化改良,从而为诸侯国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建立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模式。因此,他的改革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改革运动的肇始先声。

3. 管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哪些?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管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哪些?

4. 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承认土地的现实占有状况,改劳役助耕制为收取实物地租。   
(2)设"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齐国靠海,鱼盐资源丰富。   
(3)实行"叁国伍鄙"制,以整顿行政组织。   
(4)军事上,"作内政以寄军令",实行兵民合一。

5. 管仲实施了哪些改革?

管仲(约公元前730—公元前645),名夷吾,字仲或敬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是姬姓的后人,但苗裔疏远,已失掉贵族的身份,年少时家境贫寒,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过小本生意,当过养马者,服过兵役,在这期间,管仲游历了许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很了解,这对他后来的治国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管仲踏入政界,最初事奉的是齐公子纠。后来纠在继位斗争中失败被杀,齐桓公立,管仲沦为阶下囚。这时鲍叔牙出来对齐桓公说:“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宽惠柔民、巩固政权、制定礼义、鼓舞士气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有他在,国家才能强大,应该立他为相。”桓公听从这一建议,拜管仲为上卿,并尊称他为“仲父”。管仲相齐40年,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其业绩备受后人推崇,连孔子都说“微(非)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管仲担任国相以后,专心从事改革。他实行的改革,立足于“富民”。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为了发展生产,使民富裕,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新税制,其中心内容是废除集体无偿耕种“公田”的劳役税制,代之以“相壤定籍”之法,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质肥瘠、面积大小,分等定级分配给农业劳动者,然后按不同等级征收实物税。这种税制使生产收成与农民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大大调动了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大批荒地被开垦,为私人占有,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国家实物税稳定增长。
管仲主张以农立国,以富致治,甚至说:“民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这主要强调必须重视农业(“本”),要把它尊为根本。农业与工商业(“末”)相比较,应有主次轻重之分,但工商业同样要发展。他肯定士农工商同属“国之硕民”,并提出“立本肇末”的主张,即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他利用齐国靠海、渔盐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通货积财”,鼓励渔盐产品出口。又专门设置盐铁官,实行垄断专卖,寓税于物价之中,通过调节物价来增加国家的收入。
在行政管理方面,管仲实行“叁其国而五其鄙”的制度。“国”指国都及其城郊,“鄙”指广大农村。“叁其国”是将国都的士、工、商三大部分居民分类组织起来,置工乡3、商乡3、士乡15,共21乡,居民不得随意迁徙。“五其鄙”则是分农村为五属:30家为一邑,10邑为一卒,10卒为一乡,3乡为一县,10县为一属,每属9万家。属以下各级设行政长官,属设大夫管理。他又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政合一制度,确定居住城市的人5家为轨,10轨为里,10里为连,10连为乡,5乡为帅,即成一军约1万人。春秋两季狩猎和练武,造就一支“莫之能御”的军队。由于实行这种严密的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强化了国君的统治,也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管仲在改革中重视选拔人才,专门创设了“三选制”。本乡把有才德、有武功之人推选给国家,这是第一选;国家对所选人才实行考核和试用,择其优秀者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对推荐的人才亲自审核、考问,把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这是第三选。“三选制”的实行,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世卿世禄制度,国家能“因能授禄”,大批人才得到提拔。管仲本人受鲍叔牙推荐得为国相,后来齐桓公的五个著名的大臣,都是通过管仲的推荐得到重用的。管仲死后,齐国遵行其教数百年。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的智慧和改革精神为后人所推崇。

管仲实施了哪些改革?

6. 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简要回答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经济方面
  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并在齐国各处设立“女闾”,将战犯或罪犯的寡妇充于其间,并抽以税收。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许多秦人、晋人慕名而来到齐国,大大地充实了齐国的国库。

7. 管仲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相邦,他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选贤任能,扩大了人才来源。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还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对外,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抗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8. 管仲对齐国作出了哪些改革和贡献?

管仲改革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富国”,因此,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方面。首先调整分配关系,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他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即按照土地的肥瘠、产量的多寡征税。这种办法使赋税征收很合理,农民也易于接受,也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管仲还主张“本末并重”,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工商业,使二者并举。他利用齐国处在东海之滨的便利条件,发展渔业、盐业,开发山川、林泽,鼓励老百姓放手生产。这些措施使齐国经济繁荣起来。
经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力日益强盛,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繁荣安定的局面,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齐桓公和管仲也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开始了称霸活动。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中原混战,边境的戎狄也乘机袭扰北方,破坏了北方地区的安定,阻碍了经济发展。管仲和齐桓公根据这一形势,正确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提出尊周王室为天下共主(“尊王”),打出周天子这面旗帜,可以号召许多诸侯国;提出抵御夷狄入侵(“攘夷”),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族的进攻,可博得中原各国的拥护,出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