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

2024-05-11 19:00

1.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五)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

2.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重大举措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逆势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将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规划》提出了到2011年末文化产业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围绕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振奋人心,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落实好《规划》,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落实好《规划》,要靠政策的大力推动。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地区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我们有理由相信,《规划》付诸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时代赋予了重大机遇,我们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3.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四)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保障条件

4.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产业的不利影响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极大地鼓舞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规划》出台,将推动中国的文化像经济一样走向国际市场。投资文化产业原先有一定的进入门槛,且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规划》的出台必将带动文化产业的投资。

5.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几个问题

第一,《规划》的公布并不意味着国家文化事业政策发生变化。《规划》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人有疑虑,不确定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文化的方针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一点要向社会说明,《规划》是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制定的,任期是到2011年。《规划》的发布是国家在支持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大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是对文化事业方针政策的调整。第二,要充分认识到把《规划》变成现实的难度。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制定了大的发展思路、原则、纲要,确定了发展目标,但是仅有原则和方向还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文化单位需要更具体的可以操作的配套政策,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把《规划》变为针对性更强的政策的路程还比较远,而这需要上上下下的有关方面,特别是涉及到的相关部委、部门的认识与合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第三,《规划》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文化产业做出的重大科学决策,但是制定和发布《规划》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来办产业,它只是给社会提供一个信息,提供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目标。既然是产业就必然涉及到市场主体,就不应该由政府亲自“操刀上阵”。产业是一个经济范畴,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求,所以要表述清楚两层意思:一是政府不会直接上阵,二是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特别是非公有部分和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的外资部分,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第四,要注意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我们国家有些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具备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条件。但是也有地方还是要进行培育,包括市场的培育。市场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脱离了市场条件发展产业,我认为是很不现实的。还有一些地方还谈不上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人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要。比如说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政府要做的还是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当地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所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不能全国统一步伐、统一行动,而是要根据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当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决策。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几个问题

6.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信息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极大地鼓舞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院长梁军表示。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振兴规划》出台,将推动中国的文化像经济一样走向国际市场。”他们更看好资本扶持力度的加大。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后,《规划》中也进一步加大了融资扶持力度。《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一措施得到了投资界的普遍欢迎。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潘晓峰告诉记者:“投资文化产业原先有一定的进入门槛,且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规划》的出台必将带动文化产业的投资。”《规划》披露,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扶持计划。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萧条对文化产业不仅影响小,反而有带动作用。美国文化产业就是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中逆市兴起,进而改变美国形象。

7.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8.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五大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关系在推进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到底怎样来发挥?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市场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规划》中主要谈了公益性部分,实际上就是政府推动的部分。但是从政府推动的这部分来看,包括文化创意、资源整合、产业基地、骨干文化企业、新业态、文化贸易等,也包括重大项目运作,还是应该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制定产业布局、产业重点等是政府的责任;二是规制,就是要制定一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规制;三是规范,规范文化产业市场。文化要作为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属于经济范畴,它的运作一定是市场化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产业的发展中与在其它产业的发展中并无二致。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关系目前的《规划》比较注重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化的载体形式、国外先进文化的产业形式,但是考虑到我国文化积淀深厚,《规划》还应该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把传统文化资源、文化积累转变成产业元素,转变成文化的创造力。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现代的网络文化、动漫等形式,另一方面对传统的文化形态也要传承、保护、推广、发展。很多文化用“激励”、“集聚”这样的制造业概念可以涵盖,但也有很多文化是不能用制造业的方法发展的。文化真正的创造力在个体,因此应该把文化创造者的要素从政策上真正给予支持,希望这一点在《规划》里能够进一步得到重视。文化创新和制造业创新的融合这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怎样把文化元素和制造业转型结合起来,为制造业提供新的支撑能力,是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考虑的。五是文化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学科基础理论的融合,就是理论的创新问题。 现在对文化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从文化比较学、文艺理论、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但作为一个产业,文化亟需和经济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加快融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产业真正获得比较大的发展。有形文化产业和无形文化产业的载体关系现在我们比较重视有形文化载体,比如基地,在许多地方制定的区域振兴规划中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基地”。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是先进的,需要产业功能配套,但是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有的文化形态并不适合搞基地。有形的文化载体如园区、基地、主题公园等确实需要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有度,仅仅搞成和制造业一样的基地缺少对文化的领悟,因此应该考虑把有形的文化载体和无形的文化载体结合起来,甚至更加重视对无形载体的投入。无形的文化载体《规划》里已经包括,例如网络文化等,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通过扩大无形的文化载体来提升我国的国家影响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完全可以并购具有全球网络体系的媒体,缺少全球网络媒体的支撑是我们传播能力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比较小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