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的人物简介

2024-05-11 11:48

1. 克莱斯勒的人物简介

弗里兹·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于纽约,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克莱斯勒四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是位医生,同时也是狂热的业馀小提琴家。後来在奥伯(Jacques Auber)的指导下,当他七岁时便获得维也纳音乐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许入学 — 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他在那里跟随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学习小提琴,并与布鲁克纳(Bruckner)学习乐理共三年的时间。九岁举行第一场演出,并空前非凡地在十岁获得第一名成绩。之后他前往巴黎音乐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师马萨(J. L. Massart)继续学习小提琴。1887年他与四位都较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小提琴学生同获首奖毕业,当时他年仅12岁,至此之後他在琴艺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师的指导。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其间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则大获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克莱斯勒返回奥国从军,1914年因伤退伍并前往美国,但因反德情绪高昂,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後他就重登乐坛,演奏门德尔松(F.Mendelssohn)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不减当年。克莱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为主。年轻时唯恐因自己名气不够大,使人不愿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旧时期音乐家的风格创作许多乐曲,并将乐曲冠上那些知名音乐家的名字,使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广为流传。另外他也改编其他形式的乐曲而为小提琴曲,并为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写装饰奏(Cadenza),为後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资源。

克莱斯勒的人物简介

2. 克莱斯勒的介绍

弗里茨·克莱斯勒,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便显示出音乐天才,早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曾在维也纳音乐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96年真正开始音乐生涯,逐渐扬名于维也纳、柏林。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贝多芬金质奖。后参加过一次大战。1938年入法国籍,1943年又加入了美国籍。20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1962年1月29日逝世于纽约。

3. 克莱斯勒的介绍

克莱斯勒(香港译名:佳士拿),是美国著名汽车公司,同时也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莱斯勒18英寸轮毂配合米其林Pilot运动型轮胎使操控性进一步提高。1该公司创始人为沃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187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父母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2014年9月,克莱斯勒因价格垄断被上海物价局处罚3168.2万元。2014年12月16日,克莱斯勒改名为FCA美国。

克莱斯勒的介绍

4. 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香港译名:佳士拿),是美国著名汽车公司,同时也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该公司创始人为沃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1875年出生于美国沃堪萨斯州,父母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2014年9月,克莱斯勒因价格垄断被上海物价局处罚3168.2万元。
2014年12月16日,克莱斯勒改名为FCA美国。

5. 克莱斯勒有哪些作品?

人物:《美丽的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青年时代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之一。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这首小曲以轻快的笔法,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她那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乐曲用三段体写成,G大调,3/4拍,一开始,就呈现出罗丝玛琳纯洁、美丽的主题
美国汽车公司 :道奇·大篷车  克莱斯勒300C
克莱斯勒铂锐

克莱斯勒有哪些作品?

6. 弄虚作假而出名的克莱斯勒

 弄虚作假而出名的克莱斯勒
  
   1935年二月的一天,美联社发布了一条轰动音乐界的消息,说著名的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先生承认,他在1900年代发表的众多的“古典作曲家手稿”,实际上是他本人的作品。当时克莱斯勒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微言轻,为了赢得广泛的听众,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古老风格的小提琴曲,假托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法国、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的手稿和改编曲。二十世纪初,尤其是二十世纪地二十年代,新古典主义盛行一时,克莱斯勒借重古典大师之名的赝品,竟广为流传。
  消息一经传出,各界舆论大哗。英国音乐批评家纽曼撰写长文,对克莱斯勒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行径大加抨斥。有趣的是这些责难不仅没有损毁克莱斯勒的声誉,反而使这位别出新裁的小提琴家更受乐迷的青睐。这些以“古典作曲家手稿”的名义问世的独奏曲包括:假托为W·F·巴赫(1701—1784)的“庄严慢板”;假托为博凯里尼(1743—1805)的“小快板”:假托为卡尔梯埃尔(1765—1841)的“狩猎”;假托为库泊兰(1668—1733)的“普罗旺斯晨歌”和“路易十三之歌和帕凡舞曲”;假托为狄特斯多尔夫(1739—1799)的“谐谑曲”;假托为夫兰库尔(1738—1804)的“西西里舞曲和里戈东舞曲”;假托为马蒂尼(1706—1784)的“小行板”和“祷词”;假托为波尔波拉(1686—1767)的“小步舞曲”;假托为塔蒂尼(1692—1770)的“科莱里主题变奏曲”;假托为浦尼亚尼(1731—1798)的“前奏曲和快板”;假托为维瓦尔迪(1675—1741)的“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些曲子,除了《路易十三之歌》开头的主题借用了一个传统的曲调外,其余均系克莱斯勒的手笔,他对古典大师风格的模仿也算是维妙维肖,以假乱真了。克莱斯勒总算有良心,自己揭穿自己,否则现在这些曲子还在以假当真。
  音乐创作上弄虚作假的行径居然能在三十年中使许多专家受骗上当,其教训至少可以说:在一种艺术风格兴起时,必然出现刻意模仿、鱼龙混杂的现象。只有保持艺术上的清醒头脑,不盲目崇拜名人,不着意追赶时尚,才不会以讹传讹,贻笑大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