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是上市公司吗?

2024-05-18 17:25

1. 海底捞是上市公司吗?

海底捞是上司公司。海底捞全名为“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创始人是张勇,2018年5月,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中国第一家海底捞

中国第一家海底捞于1994年3月25日在四川省简阳市正式开业,目前海底捞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

2012年12月13日,海底捞新加坡店正式开业,这是海底捞在海外的第一家分店,进一步推广了海底捞的品牌形象。

海底捞在2021年全球最有价值餐饮品牌榜上位列第九,自2019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入围,均是中国登榜的唯一品牌。

海底捞是上市公司吗?

2. 海底捞现在是上市公司吗?

截止2020年7月,海底捞是一家上市公司。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9月11日海底捞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其股份将于9月12日起在香港公开发售。9月19日海底捞确定了最终发行价,每股17.8港元。9月26日海底捞(新上市编号:06862)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截至2019年9月27日,股价报33.35港元,下跌1.33%。相比年初的每股17.11港元,海底捞今年以来涨幅超过90%。
海底捞,截至2019年10月海底捞市值2千亿港元。


扩展资料: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正式登陆港股,开盘涨5.6%,股价报18.8港元,市值达996亿港元。随后一路冲高,最高涨至19.64港元,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截止收盘,公司股价报17.82港元,涨幅0.11% ,市值944.46亿港元。
海底捞此次全球共发售4.2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8%,其中香港发售3820.8万股,国际发售3.86亿股。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8港元,是香港史上截至目前为止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
1994年,张勇舒萍夫妇、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在四川共同创办海底捞。全球发售股票后,张勇夫妇两人合共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7.67%。以收盘价计算,二人身家将达544.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79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底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海底捞上市首日涨幅0.11%张勇夫妇身家超过544亿

3. 海底捞现在是上市公司吗?

海底捞是上市公司;它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勇;
海底捞在我国简阳、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石家庄、西安、郑州、南京、广州、杭州、深圳、成都、重庆地区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有百余家直营连锁餐厅。



扩展资料:
海底捞坚持“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二十多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的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的火锅品牌。经过二十年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团结拼搏,海底捞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店起步,拥有近2万名员工。
海底捞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现有117家直营店,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底料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

海底捞现在是上市公司吗?

4. 海底捞近期争议不断,该公司的市值情况如何了?

 2020年可谓是个多事之秋,先是疫情袭来,随后因为疫情严重造成影响了很多行业的正常运行,餐饮行业作为线下消费贡献巨大的行业,其所受到的影响也极大。海底捞作为中国火锅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2020年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4月海底捞宣布部分食材涨价。在受到广大客户抵制后,被迫宣布恢复原价。而后到7月中下旬,又因为在海底捞乌鸡卷中吃出塑料片一事而引发热议,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再到现在的海底捞经营业报告指出,今年海底捞中期营业亏损10亿元,与去年同比下降205.7%。但是即使如此,海底捞目前的市值估值仍为3,000万港币。针对其市值较为主要的看点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的估值是针对过去海底捞低租金和高效率的盈利能力目前对各大投资方以及基金经理来说,海底捞最大的优势是其能够以相当低的地租进行最高效的门店运营,也就是超乎想象的盈利能力。但是由于今年疫情原因,海底净利润亏损达到了9亿,这意味着如果海底捞想要保住市值,就需要在亏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过去低租金高利润的盈利模式,并且继续扩大门店规模,这无疑是很困难的。

二、海底捞估值的基础是其在火锅行业竞争力极其强大海底捞作为火国行业独一无二的存在,因其火锅的口味丰富,服务无微不至,而广受消费者的好评和喜爱。这也正是还顶高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原因。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力竞争者如盒马火锅等的加入,其高估值的支柱也许会不复存在。

三、未来海底捞还能否保持这样一个高估值的龙头水准如果未来海底捞仍然不思变迁,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其市值下跌。

5.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大家为什么不怎么喜欢海底捞了?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大家之所以不怎么喜欢海底捞了,在我看来就是“审美疲劳”了。其实,海底捞的装修并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相比其他的火锅店,海底捞的优势也仅仅是在服务上。但是,其他的火锅品牌,现在的服务相比海底捞来讲,有过而无不及,因此,海底捞的优势没有了,自然大家对其的喜欢也就随风而去了。
再者,海底捞的价格相对于其他的火锅店也是非常高的,但是,海底捞的菜品其实并不是非常的硬气,只能算是毫无特色的菜品吧!还有海底捞经历了所谓的排队风波以及植物肉牛肉粒风波之后,其实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好感,口碑直线下降!换句话讲,是海底捞玩“心机”,彻底把自己的名气给作没了。

跌火锅连锁企业海底捞曾凭借其“无微不至”的服务走红,并迅速成为“火锅第一股”,但近四个月其港股股价暴跌,掌门人张勇也失去“新加坡首富”之位。据悉,海底捞21日开市股价为39.15港元,21日最低股价为37.25港元,最新总市值为1987.5亿港元,四个月的时间市值跌超2500亿港元成为此次引起热议的关键。

网友热议网友表示,海底捞有今天,已经是意料当中的事情了。网友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现在的海底捞服务上面也极其的不走心,去海底捞过生日,那些员工在给寿星唱生日歌的时候,可以说非常的应付,一点真心祝福的意思都没有!并且现在海底捞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说向以前那么的热情了,总而言之,吃海底捞幸福感直线下降了。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大家之所以不怎么喜欢海底捞了,主要是现在大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了。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大家为什么不怎么喜欢海底捞了?

6. 海底捞市值56天暴跌2000亿港元,海底捞究竟怎么了?

近日,一则“海底捞市值56天暴跌2000亿港元”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我们知道,在中国呢,很多人都是特别的喜欢吃火锅的,而中国最大的,做的最成功的火锅企业呢,就得是属于今天的主角海底捞了,海底捞之前一直以来是以超好的服务著称,生日的时候他们还会专门给你唱唱生日歌什么的,所以是让很多人都爱上了海底捞的服务。而随着海底捞的蒸蒸日上呢,海底捞的股价也是蹭蹭的往上涨了好几倍,让海底捞的市值涨到了非常高的位置。而好景不长,最近呢,海底捞确实在56天的时间之内呢,是暴跌了2000亿港元,直接腰斩了。那么海底捞怎么了?
一.业绩
首先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海底捞的业绩方面的问题,之前的海底捞呢,业绩是非常的不错的,所以股价能够蒸蒸日上,而今年的3月份呢,是出了海底捞的2020年的年报业绩,业绩中能够看到海底捞的营收比之前少了接近80%,连之前的一半都不到,大大的低于预期,所以股价也是应声下跌。
二.涨价分量
还有一些呢,就是说海底捞之前也是涨过价,后面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又不涨了。而且呢,还被曝出了说分量减少了的情况,可能就是不涨价就减分量吧,这样就让其他的火锅企业有了机会可以来比划一下。
三.总结
总体来讲呢,主要的原因就是还是因为疫情导致了业绩的大幅度下滑才让股价大跌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7. 海底捞拟赴港上市了吗?

海底捞国际控股于前晚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从招股书可以看到,2017年,海底捞在全球服务顾客总量达到1.06亿人次。平均每位顾客消费94.6元,98.2%的人愿意再次就餐,六成顾客每月去一次,中国内地每家餐厅平均每天有1478人次造访。同时,海底捞由于快速扩张,其净流动负债增长明显。招股书中清晰地写道,从2015年至今,海底捞有明显的净流动负债。
拥有320家餐厅的火锅店海底捞,5月17日晚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意味着它将在资本市场再次发力。
业绩:去年首次超过百亿
5月17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在分散的中餐市场,海底捞凭借106亿元的收入,再次引发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其收益由2015年的57.57亿元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从招股书还可以看出,2017年,海底捞在全球服务顾客总量达到1.06亿人次。平均每位顾客消费94.6元,98.2%的人愿意再次就餐,中国内地每家餐厅平均每天有1478人次造访。
作为营收和净利的重要指标,其开店数量和翻台率继续保持增长。
招股书显示,最近3年开店数高速增长,门店数量从2015年的112家增加至2017年末的320家,包括中国内地的296家餐厅以及24家位于海外的餐厅,相当于每年新开100余家。今年计划再次提速,开设180家至220家新餐厅。其整体翻台率也在提升。2015年为每天4次,2016年每天4.5次,2017年每天5次。

利润率:有可能面临拐点
根据公开资料,海底捞餐厅一般在1个月到3个月内即达到首月盈亏平衡。2015年至2016年,海底捞大多数餐厅在6个月至13个月达到现金投资回收。从海底捞具体收入构成来看,餐厅贡献了超九成的收入,其外卖业务一年收入达到2亿元。海底捞表示,自己是首家推出外卖业务的火锅餐厅,在国内超过40个城市推出外卖业务。
在招股书呈现的损益表中可以看出,从2015年海底捞的总利润(税后)为4.10亿人民币,占当年总营收的7.1%;2016年,总利润为9.79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总营收的12.5%,营收翻倍,利润率增长了5.4%。2017年,突破百亿大关的海底捞,总利润为11.94亿人民币,相比2016年增长了2亿多,利润率只有11.2%,2017年海底捞的总营收破百亿,但利润率下滑了1.3个百分点。
同时,海底捞由于快速扩张,其净流动负债增长明显。招股书中清晰地写道,从2015年至今,海底捞有明显的净流动负债。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3月31日,其净流动负债分别为6040万元、3.856亿元、1.1564亿元、1.4415亿元人民币。海底捞认为,为扩充其餐厅网络,其资本开支预计会继续增长,因而必须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以抵御财务风险。
布局:业务伸向多个领域
海底捞的名气,远远超出了餐饮行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底捞也不再是一家简单的火锅连锁店,在火锅之外,海底捞已将业务延伸到供应链、装修、管理培训等多个领域。

上市材料显示,张勇夫妇共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2.70%的权益。公司约有5万名员工,平均每位员工年薪为6万元。
海底捞非常注重资本运作,在参股新三板公司之外,又全资设立一家投资公司专门进行资本运作。海底捞子公司颐海国际昨天股价放量大涨近12.43%。2017年海底捞旗下冒菜品牌优鼎优(U鼎冒菜)登陆新三板。业内认为,这次海底捞整体登陆资本市场后,将有助其海外加速扩张。
海底捞被市场称道的还包括其服务细节,一般餐饮企业学不来。
首先,服务员权力大,海底捞的核心是授权,服务员有权给任何一桌客人免单,而不是免一两个菜品。其次员工宿舍要有物业管理,房间有电脑,有wifi,由阿姨负责洗衣服和做饭。第三,管理层离职有补偿。店长离职(任职超过一年),送8万元。小区经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离职,送20万元;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元。据说,海底捞店长以上管理层有数百人,从海底捞拿走补偿的,只有3个人。
风险:出现多次食品安全事故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也详细披露此前数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并坦言食品安全是未来迅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去年8月25日,有媒体报道,发现海底捞位于北京的两家餐厅的经营有卫生问题。视频显示厨房有老鼠、洗碗机黏着油性的食物残渣,且一名工人正用汤勺修理下水道堵塞。同日,海底捞发表道歉声明。同时,公司聘请一家第三方专业防虫公司为所有餐厅提供灭虫服务;指定上午7点至9点为每日餐厅清洗及进行卫生检査时间;将餐厅装修为开放式厨房餐厅或在所有餐厅的厨房安装监控视频。
同时,海底捞还披露,海底捞在新加坡的一家餐厅因徒手处理食物及销售不洁食品合计被扣12分,今年2月10日至2月23日被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暂停营业两周,并处罚款共计800新加坡元(约相当于人民币3811元)。去年,海底捞新加坡的另一家餐厅因在可能受到污染的工作地点准备食物而被罚款共计300新加坡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429元)。
海底捞表示,该公司自认为该检验的频次及仔细程度属于业内罕见。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员,超过500名指定员工直接负责食品的质量及安全。

海底捞拟赴港上市了吗?

8. 海底捞市值

截止2021年10月29日开盘:海底捞开盘价22.55港元/股,市值1200.98亿,市盈率69.94。海底捞市值蒸发300亿疫情期间海底捞股价从2020年3月19日的27.45港元/股连翻几番,待到2021年的2月16日,其股价达到了85.80港元/股的历史最高点,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但在这之后海底捞股价“跌跌不休”,最低触及26.10港元/股;而截至2021年10月4月,海底捞收盘价为28.35港元/股,市值蒸发已近3000亿港元,目前总市值为1547.63亿港元。那么海底捞的股价怎么就受到如此重创?(一)判断失误,疫情期间“抄底”。回顾2016~2019年海底捞的财务数据,海底捞营业收入从78.25亿元增长至266.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0.4%;业绩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门店的持续扩张和同店数据的持续提升(包括翻台率水平、客单价等)驱动。2020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达544家。截至2020年底,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298家。然而海底捞的逆势扩张,却让其门店翻台率变得没那么好看了。一直以来,海底捞都保持着行业内较高翻台率,高翻台率不仅能给海底捞带来更多收入,也意味着海底捞受市场欢迎的程度。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4.8,属于行业内较高水平。然而在盲目扩店后,2021上半年持续下跌至3,其中2021年新开餐厅翻台率仅为2.3。(二)变贵了翻台率上不去,还有一种办法同样可以提高海底捞的餐厅收入,那就是涨价。据公司财报,海底捞2020年的人均消费金额提高到了110元,同比增长幅度4.8%,相比之下,2019年增长幅度为4%,2018年3.1%。也就是说,海底捞的确存在逐年涨价,而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其涨价幅度较高。海底捞“提价”,一方面会降低部分消费者的复购率,另一方面海底捞处于不断拓店状态,下沉市场用户对高价位的接受度也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对于海底捞来说,优质的服务体系也一度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国内餐饮全行业服务水平普遍提升,海底捞的优势会弱化。(三)副业实际营收有限海底捞近年来也开始不断尝试做副业,通过多品牌、多业态策略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尝试做新品牌,同样是一个费时费力,不确定性高的选择。目前海底捞的餐厅副业已经涉及到面食、盖饭、米线、土豆粉、水饺等诸多快餐品类。但这些副业带来的实际营收却相当有限,根据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21H1季度,海底捞其他餐厅营收仅占总营收的0.5%。海底捞做副业,可以依托自身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但同时又导致海底捞副业食材普通、工艺简单、新品研发缓慢等弊病。因此,面对行业内一大波有备而来的竞争对手,海底捞副业很难拥有能打的核心竞争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