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人居环境

2024-05-11 22:03

1. 如何保护人居环境

多植树造林,爱护花草,不要乱扔垃圾和污染物,注意环境卫生,养成热爱健康环境的好习惯,室内居住的环境还要注意不要过度装修,装修时应该考虑人居环境空气流量和空气质量方面的问题,对各种装饰材料还要注意装修以后释放出来的气体会不会对人居环境造成空气质量污染,只要人人都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就可以保护好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才能喝上健康的水,才能呼吸新鲜的空气,才能造就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

如何保护人居环境

2. 人居环境的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有关其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具有多样性,但是这些建立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评价指标又具有统一性。因为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变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同时还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表8-8表述的指标体系具有很大代表性。它包括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三部分。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表8-8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功能指标  结构指标  协调度指标        物质还原  固废无害化处理率  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  社会保障  人均保险率  废水处理率  人均期望寿命  失业率        工业废水处理率  万人具有高等学历人数  劳保福利占工资比重        资源配置  电话普及率  基础设施  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文明  万人拥有藏书量  人均生活用电  人均住房面积  卫生达标率        人均生活用水  万人病床数  刑事案件发生率        生产效率  人均GDP  城市环境  污染控制综合得分  可持续性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万元产值能耗  空气质量  科教投入占GDP比重        土地产出率  环境噪声  城乡收入比          城市绿化  人均公共绿地        绿地覆盖率            自然保留地面积            此外,《美国城市文化》一文在研究今后50年的环境变化时,曾对世界16个城市进行“城市舒适度”的评比,共列了23个项目,分别予以评价,最后进行总分评比。归纳起来,其标准可分为下列3类:· 良好的自然条件及其利用。包括美丽的河流、湖泊,大公园(群),一般树丛,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洁净的空气,非常适宜的气温条件等· 良好的人工环境的建设。包括杰出的建筑物,清晰的城市平面,宽广的林荫大道(系统),美丽的广场(群)、街道的艺术、喷泉群、富有魅力的人工景观等。· 丰富的文化传统及设施。包括杰出的博物馆、富有盛名的学府、重要的可见的历史遗迹、众多的图书馆、剧院、美好的音乐厅、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可口的佳肴、大的游乐场、多种参与游憩的机会、多样化的邻里等。参与评比的城市在前两方面比分接近,可以说大部分城市均具备条件。评比结果,巴黎、伦敦、罗马名列前茅,它们评分在第三方面,即城市喷泉、剧场、街道艺术、私人画廊、可见的历史遗迹和参与游憩的机会等项多于其他城市。城市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是个拥有多种功能的有机综合体,上述指标体系的纷繁复杂性反映了这一点;同时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本身又是统一的,这表现在从总体来看,指标体系的相似性。从环境舒适度的角度讲,可对从不同角度制定的指标体系作如下归纳:l l 各指标体系中有四个因素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性:住宅条件(室内和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绿化和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基础设施(道路)、服务设施(服务网点等)。l l 不同角度出发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差异,对于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的研究也有着不同的借鉴作用。从居住环境角度出发的重点在居住小区,侧重小区内部居民生活的完善;从人居环境角度出发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整个城市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这种逐步扩大研究范围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能生动反映居民生活特点;而侧重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重点则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对环境舒适度而讲,具有间接的支撑作用。而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仅在部分指标中有所体现,没有一致的见解。总的来说,环境舒适贴近人的生活,上述指标只能反映城市的整体状况,对环境舒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作为环境舒适的指标必须进一步细化。其细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对园林的指标不能仅限于人均公共绿地和绿化覆盖率,应该包括居民的可达性指标,诸如到不同公园、应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居住区内部小游园的面积控制等。另外,对城市人文环境或者说城市软环境的评价也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3.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动地改造自然。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最初以采集和渔猎等简单劳动为谋生手段。为了不断获得天然食物,人类只能“逐水草而居”,居住地点既不固定,也不集中。
为了利于迁徙,人类或栖身于可随时抛弃的天然洞穴,或栖身于地上陋室、树上窠巢,这些极简单的居处散布在一起,就组成了最原始的居民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农耕与饲养,而且形成了从事不同专门劳动的人群:农民、牧人、猎人和渔夫。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劳动分工向人类提出了定居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乡村人居环境。

扩展资料:
人居环境城市化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是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简单说来,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以下四个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1980年上升到39.6%,增加10.4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即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村中的人口。
同时,从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到2020年两者之比将为3.5 : 1。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
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Supercity)、巨城市(Megacity)、城市集聚区(City Agglomeration)和大都市带(Megalopolis)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这就是所谓的郊区城市化。
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上生活水平改善,人们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以及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以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概念

4. 如何开展人居环境工作?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贵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
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
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
全面开展农村“四治一改”,即:改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
水环境治理、农村落后有害厕所治理、农村村容村貌治理、改
变农村陈规陋习。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
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致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
新xx,增强人民群众切身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四治一改”,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进-
步
提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无害化厕所基本普
及,农业废奔物资源化利用得到有效推广,村容村貌基本整洁
美观,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与健康意
识普遍增强,农村精神风貌明显改观,争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
示范区和全市人居环境示范镇。
三、工作思路
—一)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涵盖
的内容很多,需先从最基本、最重要、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抓
起。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
则,20xx年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发
展程度差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认真领会上级指示精
神,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重点整治任务,整治目
标和整治措施,不搞“—刀切”

5. 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近年来江苏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头戏."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约1万个规划保留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初步整治,占规划保留村庄总数的25%,整治工作进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使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各级环保部门正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 江苏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什么? 江苏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 统筹推进城乡环保规划编制,力争环保规划不留缝隙.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为带动,对太湖流域,淮河流域等重点控制单元内的城镇,乡村污染治理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点源,面源的综合整治.编制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划分12类,472块,约占全省国土面积22%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保护地进行重点保护,并与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进行衔接,大区域,大尺度地维护城乡生态安全. 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环保建设布局不留空白.2005年7月,江苏省启动了以"六清六建"(即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排放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省6000多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流域实现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系统,苏南地区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县乡河道清淤,卫生户厕改造,"一池三改",规模化畜禽粪便处置,农村造林绿化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示范创建,力争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不留缺失."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加快生态市,县建设步伐,在县域,市域范围内开展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形成"苏南全面开花,苏中重点突破,苏北大力推进"的创建格局.此外,根据国家生态示范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探索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动已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市,区)的地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将生态环保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切入点,持续带动新农村建设,充分扩大环保公共服务的惠及面. 统筹推进城乡环保政策对接,力争环境管理不留空档.一是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研究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畜禽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法规规章制定.二是加强镇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乡镇环保职责,推广乡镇环保分局,监察所和村环保监督员的设立.三是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十一五"期间,仅省级财政环保投入各类资金达到60亿元,其中太湖治理专项资金每年达到20亿元,太湖流域地区市县财政新增财力10%~20%都要用于水污染治理.同时,各地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力度,给予行政事业费减半,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四是加强资源整合.针对农村环保涉及面广,资源分散的状况,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带动其他涉农资金有效投入,至今共建成800多个省级示范村. 农村环保工作有哪些薄弱环节? 虽然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围绕农村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认识的,历史的,经济的及社会的原因,江苏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目前,全省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七大问题: 一是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相对于城市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多年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研究不多,农村环境保护地位低,基础差,难推进,少数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基础上的,不能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三是农村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四是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县以上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上,许多县环保局没有单独设立负责农村环保的职能科室,多数没有专门人员负责.五是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在城市环保和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投入较大,但在农村环保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六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七是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农村环境保.....

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6. 人居环境的探索

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变迁,引起了许多专业和社会人士对理想城市的探索和讨论。本节中选取了一些影响较大和较具典型性的理论予以介绍。19世纪末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城市恶性膨胀,居住条件的恶化成为压抑城市居民的巨大阴影。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旧式小城的安宁生活,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的呼声。在这种背景下,霍华德(E.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图8-1)。该模式基本上属于单核同心圆状结构:6条干道自中心城向外延伸,地域的职能分化按同心圆层展开。中心区为一空旷的公园,既可作休憩用,也是公众集会的场所。四周是公共建筑群,布置行政、文化、娱乐等市级公共机构。外层是公园绿地带,再外层是商业区,开展零售、批发业务与商业展览等。商业区外层是宽阔的林荫大道,附近有学校、教堂、小型休憩场地等。花园式的住宅群布置在最外层,再向外就是广泛的永久性绿地,有森林、草地,也有农耕地。在《芝麻与百合花》一文中,霍华德表达了他的理想:“按照健康和伦理道德的要求,对现有房屋进行改建。建设新的坚固和美观的住宅。这些住宅在一定的环境中成组地组合,与周围环境完全协调。城墙把整个城市围起来,郊外不再有有害健康的贫困地带,城内有美观的、充满活力的街道,城外则是敞开的田野。城墙外面,有观赏花园和水果园组成的绿带,这样城市任何地点的居民都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来到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身处于绿色环境之中,享受广阔的地平线,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田园城市是生活居住质量高度理想化的模式,虽然在实际上很难将其推广,但它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却相当深,在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构筑方式上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田园城市的影子。格伦的理想城市 本世纪初,因大城市过分膨胀,城市空间过度集中而导致住宅缺乏、交通阻塞、中心拥挤、建筑混乱、城市环境恶化等种种令人头疼和诅咒的“城市病”,1943年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发表了《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他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提出城市秩序的概念,认为城市如细胞一样是有机的,其肌理如同细胞的肌理,如果发展过快或过量,就会打乱系统有机秩序,因此要进行有机疏散。其精髓就是把城市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即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而是把密集的城市区域分裂成一个个的集镇,形成“多核区域”,各区域相对独立,彼此之间以大片的绿化带或河流间隔,这样不仅充分且较均匀地分散了城市人口,减缓旧城区压力,而且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使城市规划及建设融入了大自然中,与自然互为一体。1973年,格伦(V. Green)提出了一个组合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根据多年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经验,格伦认为:通过科学的规划与控制,一定用地规模的城市可以容纳较多的人口,并创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他将城市地域分为城市景观与技术景观两部分。前者的功能是居住、轻型加工、行政管理、商务、教育科研和文化娱乐等;后者的功能是采矿冶炼、重型加工、交通运输、供水供能、仓储、污染物处理和防灾等。城市景观可采取细胞群布局方式,并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干扰。据此,格伦提出了一个诸多微型单元按一定方式排列组合的理想城市模式。该模式城市景观部分含一个核心区和若干个排列有序的次级单元,技术景观由若干个散布在外围的专用地组成,隙间为大小不等的绿地。每个次级单元相当于一个小城镇,内含一个单元中心和三个分区;每个分区含一个分区中心与三个社区;每个社区含一个社区中心和三个街坊。该模式可大可小,次级单元的个数视人口多少而定。如一座200万人口的城市可分为30个次级单元,内含90个分区、270个社区、810个街坊,约25%的人居住在各级中心,其它散布在各个街坊。这样大规模的城市需用地346km2,其中将近30%为城市景观,将近10%为技术景观,其它60%多为绿地。这样,城市景观内的人口密度达2万人/km2,人均占有绿面积为107m2,人口容纳量相当大,环境质量也相当高。我国有学者提出一种“园林城市”的理想模式。这是一种单核多心模式,同时含有圆环和扇形两种结构。市中心——居住区中心——居住小区中心构成全市三级中心。居住区含6个居住小区,每个小区可视情况分为2~4个居住单元。各级中心可分别布置不同等级的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机构。这样,各级中心不仅是公共活动中心、购物中心,也给居民在闹市中提供了一片休息、游乐的绿土。公共建筑外围为大片住宅群,间有学校、医院和无污染的轻型、小型加工厂。每个居住区占地150公顷左右,人口规模4~6万。以居住区为单位,向外延展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扇形面。居住区的外围是绿化带(如防护林),最外层是工业、仓库或对外交通用地。动、植物园、苗圃、郊区绿地从各扇形面之间呈楔形插入市区,并通过林荫带直接与市中心连通。园林城市是以园林绿地系统为线索组织各城市功能的,其好处有四:“园林城市”模式 · 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组织比较合理,二者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 生产性用地虽然布置在最外层,但不形成完全封闭环,不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很大限制· 适宜按照放射环状道路系统组织市内交通· 园林绿地系统点、带、面相结合,与城市建筑环境浑成一体,达到了“园中是城,城中有园”。不过这种园林城市比较适合中小城市,而对于大城市来说并非最佳的结构模式。

7. 人居环境的介绍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 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 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人居环境的介绍

8. 如何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从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家居环境污染在家居装修中仍然无法避免,因此如何防患于未然,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室内装修,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有环保意识的产品,购买产品前要先看该品牌是否有建材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是否有经过政府认可的检测部门的安全性检测,是否有经国家授权的防疫检测机构出具的无毒、无害检测报告。在室内打造家具切勿过多过密,新装修的住宅最起码要在有效通风一个月后再住人,并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尽可能的多养植一些大叶的绿色植物。 健康的家居生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注意一:选用通过健康环保认证的材料;减少设计中色彩鲜艳的石材的运用;多采用优质聚酣漆和环保型硝基漆,减少在空气流通较差的房间使用醇酸油漆的数量。 
从目前的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造成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选择的大芯板要避免价格低廉的劣质品种,如经济许可最好选用细木板或更好的多层夹板。另外,勿购买劣质涂料、油漆、石材。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挥发物,这些物质都对人体有危害。应当尽量少用此类材料。 
2、建筑物自身的污染。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人了化学物质产生氨类挥发物。另一种是由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形成的氧,对人体危害极大。 
3、室外大气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室内空气的污染。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同时考虑其摆放位置。 
注意二 :在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中尽量减少对防水层的破坏.减少装修中补做防水工作。如须重做,应采用环保型防水材料。 
注意三:工程施工人员在做保温层时,选用环保的保温材料,并做到封闭严密,防止保温材料老化过程中散发有害物质。保温材料中主要的有害物质为苯类挥发性气体,在一定温度(28℃以上)会出现含苯类物质挥发现象,导致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 
注意四:在不破坏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改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空气流通不畅。例如:在卫生间、厨房等,设置感应式排风排烟设备及延时关闭的排风扇等。做饭与吸烟过程中的燃烧生成物也是室内空气的污染源。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极其复杂,其中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医学证实这些气态污染源是造成肺炎、支气管炎、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注意五:尽可能将阳光引人室内,发挥阳光杀菌抗霉的作用;避免大面积使用固定的地毯;设计中少留死角,防止细菌、寄生虫滋生。 
注意六:植物摆放应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将其放在空气流通、光照适宜的地方,不宜摆放在卧室等房间,有些植物夜间排放的气体含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健康。 
注意七:避免用光不当造成不良视觉刺激。设计书房时.需为主人健康考虑,房间光线要分布均匀,无强烈眩光。 
注意八:设计中应考虑生活噪音的问题,通过装修和后期配饰对生活噪音进行有效控制。噪声对脑力活动影响极大,一方面分散学习活动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长时间接触噪声可造成心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注意九:色彩的设计应考虑主人的年龄、性格、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合理配饰,避免随意设置色彩造成的视觉、心理等方面的不适。比如,红色令人兴奋;蓝色令人安静;紫色令人忧郁;黑色令人坚定。但是,如果色彩运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例如,在老年人的房间里,不宜使用过于鲜艳或者沉闷的颜色,适合使用中性的、明亮干净的颜色;儿童的房间,则适用一些色彩明快、鲜艳的颜色。 
注意十:考虑中央控制系统在整个家庭及单个房间中的运用。 
3结尾做好这十点注意事项就可以保障有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当然,有了健康的家居环境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