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的介绍

2024-05-04 23:56

1. 声誉风险的介绍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作的定义是: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声誉风险的介绍

2. 声誉风险的声誉风险管理

 (1)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2)有明确记载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3)深入理解不同利益持有者(如股东、员工、客户、监管机构、社会公众等)对自身的期望值;(4)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5)建立强大的、动态的风险管理系统,有能力提供风险事件的早期预警;(6)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有能力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7)建立公平的奖惩机制,支持发展目标和股东价值的实现;(8)利用自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影响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9)建立公开、诚恳的内外部交流机制,尽量满足不同利益持有者的要求;(10)有明确记载的危机处理/决策流程。 (1)招募和保留最佳雇员;(2)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溢价水平;(3)减少进入新市场的阻碍;(4)维持客户和供应商的忠诚度;(5)创造有利的资金使用环境;(6)增进和投资者的关系;(7)强化自身的可信度和利益持有者的信心;(8)吸引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和强化自身竞争力;(9)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威胁和监管要求。 (一)明确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责任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流程,并在其直接领导下,独立设置声誉风险管理职能,负责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声誉风险。除制定常态的风险处理政策和流程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还应当制定危机处理程序,定期根据自身情况对声誉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以应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管理混乱和重大损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声誉风险管理的结果负有最终责任。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定期审核声誉风险管理政策,敦促所有员工熟知相关政策,并在商业银行内部积极鼓励严谨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利益冲突政策,并积极参与声誉风险管理活动,对实现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目标至关重要。高级管理层应当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充分识别和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声誉风险的事件,准确评估和报告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遵守情况,正确识别和审核早期预警指标,在发生未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跟进措施。(二)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1.声誉风险识别:与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交叉存在、相互作用商业银行通常要求各业务单位及重要岗位定期通过清单法详细列明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然后将其中可能影响到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报告给声誉风险管理部门(2.声誉风险评估声誉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潜在风险事件中,利益持有者对商业银行有何期待,以及商业银行对此应当作何反应。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事先调查等方法,了解典型客户或公众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可能变化持何种态度,以尽量准确预测此类变化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商业银行通常需要作出预先评估的声誉风险事件包括:①市场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预期;②商业银行改革/重组的成本/收益;③监管机构责令整改的不利信息/事件;④影响客户或公众的政策性变化等(如营业场所、营业时间、服务收费等方面的调整)。3.监测和报告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处在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线,应当随时了解各类利益持有者所关注的问题,并且正确预测他们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政策或运营调整可能产生的反应。同时,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仔细分析和监测所收到的意见/评论,通过有效的报告和反应系统,及时将利益持有者对商业银行积极和消极的评价或行动、所有的沟通记录和结果,以及商业银行所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经过提炼和整理后,及时汇报给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最高管理层制订最终的声誉风险应对方案。声誉风险管理应当成为业务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虽然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将声誉风险管理政策融入业务领域和相关金融产品中,但商业银行仍然需要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三)采取适当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国内外金融机构尚未开发出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量化技术,但普遍认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是:(1)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改善公司治理,并预先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2)确保各类风险被正确识别、优先排序,并得到有效管理。声誉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有:①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②确保实现承诺③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④尽可能维护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一致⑤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⑥将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是创造公共透明度、维护商业银行声誉的另一个重要层面。⑦保持和媒体的良好接触⑧制定危机管理规划 声誉危机管理应当建立在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公共利益基础上,而且如果能够在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之前妥善处理,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声誉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①预先制定战略性的危机管理规划;②提高解决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危机现场处理;④提高发言人的沟通技能;⑤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持续沟通;⑥管理危机过程中的信息交流;⑦模拟训练和演习

3. 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

   
                 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
  1、前瞻性原则:重点强调树立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加强源头防控、关口前移,定期审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的预见性。
  2、匹配性原则:要求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与机构自身经营状况、治理结构、业务特点等相适应,同时也要符合外部环境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完善。
  3、全覆盖原则:明确机构各层级、各条线都应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架构体系。
  4、有效性原则:指出声誉风险管理以防控风险、有效处置、修复形象为最终标准,制度设计、机制构建和组织落实都应围绕这一标准来展开。

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

4. 关于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

良好的声誉是一家银行多年发展积累的重要资源,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是维护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客户关系以及信贷关系等诸多重要关系的保证。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有时候银行自身可能很难发现或解决这类的风险隐患,就需要通过外部的咨询机构来帮助银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上海微誉咨询就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声誉风险管理的咨询公司,微誉咨询与客户密切合作,通过系列访谈,形成易于实施的声誉风险管理综合提升方案;通过培训演练,提升全员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和危机应对能力;通过制度及流程设计,帮助建立高效、有序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分析需求,建立可操作的声誉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评估优化,实现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循环完善,帮助银行达成声誉风险管理的目标。

5. 声誉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声誉资本》认为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民事诉讼案件
  银行商业银行未能履行其义务,给客户造成损失,导致民事诉讼。一旦银行卷入民事诉讼,如果处理不当,显然会损害其声誉。导致民事诉讼的案件主要包括冒用存款和盗窃信用卡等。
  (2)公众投诉
  例如,在零售,的柜台业务投诉引起与客户的误解或纠纷。如果公众投诉不能通过银行,的投诉渠道及时得到解决,将对银行的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3)金融犯罪案件
  商业银行的金融犯罪会使公众怀疑银行的商业管理能力,从而损害银行的声誉。
  (四)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
  银行商业银行因违反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被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给予行政处罚,并因违反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被审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给予处罚,容易造成公众负面评价和负面影响
  (5)权威机构的评级降低
  由于在市场中权威评级机构占有特殊地位,影响力巨大,所以一旦银行的评级下调,可能会导致市场投资者和公众的负面猜测,从而引发银行的声誉风险。
  (6)市场传言
  市场传言有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致命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蔓延阶段,市场上任何不利甚至荒谬的传言都可能导致“挤兑银行“.”
  (7)其他
  以上就是声誉风险是什么以及声誉风险的产生原因方面的知识,声誉风险现如今在社会上已经广泛存在,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声誉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6. 声誉风险一般是受其他风险影响所产生的风险()理由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声誉风险一般是受其他风险影响所产生的风险()理由答:(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摘要】
声誉风险一般是受其他风险影响所产生的风险()理由【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声誉风险一般是受其他风险影响所产生的风险()理由答:(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回答】

7. 声誉风险防范有哪六个要素?

声誉风险防范有五个要素。一是统一思想,在增强全员舆情意识上下功夫, 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做起,把对声誉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与其他风险同等重要的高度,并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地树立声誉风险意识。其次,积极倡导全员一言一行、一举- -动都要考虑可能引发的舆情。要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防范声誉风险的方式方法和知识,促使全员自觉维护银行声誉,切实形成以声誉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二是奖罚结合,在主动防范声誉风险上下功夫。违法违规经营是银行最大的声誉风险。要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合规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拓展和声誉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做到主动防范、主动监测,主动有效处置。同时,制定防范预案和奖惩制度,奖赏和鼓励那些提高银行声营的员I,阻止和惩罚那些损害银行声誉的行为。三是健全制度,在降低客户投诉和预防突发事件上下功夫。在金融业务发展转型、相关利益人个体意识增强的环境下,提高对银行监管的效率尤为重要。要建立奥情分级、分类管理的奥情工作制度以及对新兴主流媒介的专门管理制度和风险排查制度:建立声誉风险处置考核、间责、奖励制度和投诉处置监督评估制度,细分舆情等级,降低客户投诉带来的风险。要完善声瞥风险危机预警机制,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甚至阳止其发生。四是加大培训,在制定处置对策上下功夫。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管理是赢得声瞥资本和做好奥情工作的前提。完善联络人制度,建立舆情监测队伍,做好日常_情监测和分析,严格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要加大声瞥风险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 反应快,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奥情监测与处理能力,强化奥情监测,识别、预警和引导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深入剂析已发生的案例,制定可能引发声学风险的对策,让防控声瞥风险植入到银行的长远发展中,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声誉文化。五是突出重点,在加强与监管部「]和媒体沟通上下功夫。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了解媒体内部运行规律和相关管理政策法规,处理好与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及时沟通、澄清事实,尽可能确保媒体对声臀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减少猜疑,减小事件的危害。依靠各级政府和监管部[ ]的行政资源,及时采取疏导为主、正面宣传引导的方式,共同应对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防范有哪六个要素?

8. 声誉风险防范要点不包括哪些?

声誉风险的管理措施不包括(c )。

A . 建立声誉风险排查机制
B . 建立投诉处理监督评估机制
C . 建立声誉风险控制机制
声誉风险防范有五个要素。
一是统一思想,在增强全员舆情意识上下功夫, 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做起,把对声誉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与其他风险同等重要的高度,并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地树立声誉风险意识。其次,积极倡导全员一言一行、一举- -动都要考虑可能引发的舆情。要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防范声誉风险的方式方法和知识,促使全员自觉维护银行声誉,切实形成以声誉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二是奖罚结合,在主动防范声誉风险上下功夫。违法违规经营是银行最大的声誉风险。要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合规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拓展和声誉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做到主动防范、主动监测,主动有效处置。同时,制定防范预案和奖惩制度,奖赏和鼓励那些提高银行声营的员I,阻止和惩罚那些损害银行声誉的行为。
三是健全制度,在降低客户投诉和预防突发事件上下功夫。在金融业务发展转型、相关利益人个体意识增强的环境下,提高对银行监管的效率尤为重要。要建立奥情分级、分类管理的奥情工作制度以及对新兴主流媒介的专门管理制度和风险排查制度:建立声誉风险处置考核、间责、奖励制度和投诉处置监督评估制度,细分舆情等级,降低客户投诉带来的风险。要完善声瞥风险危机预警机制,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甚至阳止其发生。
四是加大培训,在制定处置对策上下功夫。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管理是赢得声瞥资本和做好奥情工作的前提。完善联络人制度,建立舆情监测队伍,做好日常_情监测和分析,严格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要加大声瞥风险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 反应快,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奥情监测与处理能力,强化奥情监测,识别、预警和引导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深入剂析已发生的案例,制定可能引发声学风险的对策,让防控声瞥风险植入到银行的长远发展中,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声誉文化。
五是突出重点,在加强与监管部「]和媒体沟通上下功夫。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了解媒体内部运行规律和相关管理政策法规,处理好与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及时沟通、澄清事实,尽可能确保媒体对声臀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减少猜疑,减小事件的危害。依靠各级政府和监管部[ ]的行政资源,及时采取疏导为主、正面宣传引导的方式,共同应对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