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平乐》有感

2024-05-09 21:56

1. 观《清平乐》有感

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勤奋努力废寝忘食地追剧《清平乐》,即使累的老眼昏花(也算是满足了自己一下?)然而大结局以后,却是内心慢慢的沉重。
  
 赵祯,贵为大宋天子,四海之内皆为王臣,率土之滨皆为王土,却是处处为百姓考虑,视天下平安为唯一己任。名义上管着天下人,实际上被天下人所管。当看到司马光甚至不惜撞石而力柬,几乎就是逼迫皇帝在女儿的幸福(或者性命)和皇家规矩、仁义道德之间做选择,内心的愤懑简直无法控制,恨不得立即将他拖出去、斩首。同时,也为皇帝的懦弱而可恨,面对那么咄咄逼人的群臣,却能坦然处之。这是他的真性情?这是他作为官家,不得不的选择?更多的是他的委屈求全吧?
  
 从皇后曹丹姝身上,看到的就是“讲道理”,一个母仪天下、循规蹈矩、雍容大度之人,一个完美无缺的女人。可是,这是真正的她吗?年少时,可曾经女扮男装跟随范仲淹读书、好打抱不平的?那时候是曹丹姝;成婚后,她只有皇后身份而无。
  
 从宠妃张妼晗身上,看到的就是“心理”,一个飞扬跋扈、自私贪婪、邀宠惑媚之人,一个敢做敢为的女人。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真性情。她,活出了自我,不将就、先悦己、后悦人,即使她生命的长度有限。
  
 只有道理+心理,才能是合理。只讲道理的曹丹姝,如同供在庙里的活菩萨,万人敬仰而极少享受儿女情长;只按照自己本心行事的张妼晗,树敌无数,至死没有亲近之人。有如贤妃苗心禾,算是恬静寡淡、知情达理,拥有着丰沛充盈、合情合理的人生。
  
 剧中,还有许多哲理性的话句:
  
 自有昼起,便有夜;自有花果起,便有虫蚊。善恶正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君者,趋善避恶;然,两者不能全然分开——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而离不开它的对立面。两个极端事物的相似度一定高于任何一端和中间事物的相似度)
  
 世人(无论高官还是平民)无所依仗别人,依仗的都是江山稳固、天下平安。
  
 只有对症下药,方能去除痼疾,以防后患。
  
 万物皆是眼中的万物。
  
 最周全的谋算,也抵不过“天意”。
  
 礼,起于敬而至于“仁”。(因为心存敬意,才会以礼相待,如果一片祥和慈祥,就会丧失敬意)
  
 能坚持的人,往往容易偏执。(一种性格的不同表现,譬如司马光)
  
 不该因为疼你,就不让你承担你该承担的责任。(父亲对女儿的话)

观《清平乐》有感

2. 《清平乐》赏析

雨晴烟晚,绿水新满池。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是冯延巳的一首抒写闺情的词作。整首词没有直白地描写女主人公怎么伤春悲秋,却通过景物的细致描绘,让读者在梨花带雨的氛围中感受到女主人公正在经受着凄风苦雨的煎熬。
  
 开篇“雨晴烟晚,绿水新满池”即点出了时间:傍晚。“晚”字既有时间上的点化,又有日落西山的伤感,而且这个“晚”字还与下片的“黄昏”相呼应。“绿水”也是春的标配,只不过在我看来,这个“绿水”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刚下过雨,池水应该是浑浊的才对。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燕子飞到带有垂柳的院落,看上去不甚起眼,却让女主感到一种孤独,燕子双栖双落,而“我”呢?只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之感油然而生。闺阁的画帘缘何高高卷起?只为相思的人儿也能如这双飞的燕子如期归来。
  
 黄昏时分女主就开始翘首期盼,只到月亮西路,还是没有见到伊人,可想而知,女主该是有多么的失落。阶下的落花被晚风撩起,翻转纷飞,一股寒意袭上心头。“相知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啊!女主此番等待,大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情架势,看了让人心生怜悯。
  
 纵观整首词,凄婉、孤独、彷徨清润在字里行间,女主的孤苦让人感到无奈,也让人心情沉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许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一点儿也不亚于我们现在的人吧。

3. 《清平乐》一共多少集?

《清平乐》一共69集。
《清平乐》是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侯鸿亮制片,张开宙执导,朱朱编剧,王凯、江疏影、任敏、杨玏、边程、叶祖新、喻恩泰、王楚然、刘钧主演的古代传奇剧。
该剧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该剧于2020年4月7日在湖南卫视播出,并在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剧情简介:
北宋皇帝赵祯(王凯饰)得知将自己养大的当朝太后刘娥并非亲生母亲,而自己的生母乃是太后当年的婢女李兰惠,深感愧疚。为了报答李家,赵祯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徽柔(任敏饰)嫁给了李家的子孙李玮。朝堂之上,庆历新政大臣和老派权臣之间针锋相对,斗争风起云涌,赵祯治国如执秤,权衡各方势力,为国事殚精竭虑。
徽柔与陪伴自己长大的内侍怀吉(边程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志趣不和又木讷平庸的李玮万般排斥,终于与婆家起了冲突,不顾一切地夜扣宫门,打破帝国最严苛的规矩,引发滔天非议,司马光甚至要在大殿之上“碎首进谏”。
赵祯一生悉心呵护的“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使得他在爱女之情和维护治国理念之间挣扎得遍体鳞伤。最终,公主以半疯狂的抗争,始终未屈服于“成为李玮真正妻子”的命运,却与怀吉永生不得相见。

《清平乐》一共多少集?

4. 《清平乐》在改编之后,观众满意度如何?

《清平乐》在改编之后,总体的观众满意度相对于正午阳光出品的其他影视作品而言确实是不太理想,豆瓣评分为6.7分,相比较正午阳光其他影视作品的豆瓣评分,属于中低的水平,例如正午阳光出品的《琅琊榜》豆瓣评分9.3分、《父母爱情》豆瓣评分9.5分。因此总的来说《清平乐》的改编效果不是很好。

《清平乐》的改编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和人物的戏份轻重问题。因为本身原著《孤城闭》小说就是以怀吉的视角作为整个故事的窥视点,而怀吉作为一个内侍看到的事情较多,且基本后宫和前朝都能够涉及到,但是又不会去偏重于前朝或者后宫,即使是感情线也是主要以怀吉和徽柔的感情线为主线。

而电视剧改编播出的《清平乐》中并没有原著中那样的视角,而是将视角弱化了,转而改编成了一个所谓的大男主的宋朝古装剧,将故事的戏份大部分都放在了宋仁宗身上,而且最主要的感情线也主要放在了宋仁宗和后宫的嫔妃们身上,反而将原本小说里面怀吉和徽柔的感情线放在电视剧的最后十几集来慢慢地进行展开,剧中太多皇帝和曹皇后、张贵妃的感情纠葛情节,确实是让一些书粉或者其他观众感到一丝丝地厌烦。

《清平乐》中怀吉和徽柔的很多原本在原著小说中很重要的场景却做了删除,并没有将其拍出来,或者有些在看原著小说的观众来说很重要的名台词,也并没有展现出来反而将其删掉了,这些删减让很多人觉得电视剧的改编不算很好。再加上电视剧在播出的时候,原本预告中有的情节,却没有在正片中看到,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观众觉得欺骗了他们的感情,很自然整体的评分也不会太高。

5. 关于《清平乐》的小吐槽

《清平乐》播了两个月,终于在昨天结局了,自从知道这部剧是改编小说孤城闭,就一直很期待,然后被告知男主换成了宋仁宗,想着怀吉是内侍,不好过审,再加上男主是王凯,导演来自正午阳光,便也就算了,毕竟不算是魔改吧。估计导演也没有想到,播着播着就变成了大家口中的伪高级剧吧!
                                          
  这部剧的服化道是真的好,每个演员的衣服都很有质感,在网上搜了一下,皇帝的制服也是跟画像中的差不多,还有女性的珍珠装饰,官员的服装,也是有还原的,我能看到剧组的用心。
                                          
  不了解宋史,说不出人家搭的房子哪里不对,不过这部剧取景也是很不错的,就像是传统的水墨画,每一帧都很舒服,感叹终于不用再看清朝明晃晃的皇宫了。
                                          
  这部剧对宋朝的市井生活还是有描写的,梁家的蜜饯果子,大相国的炙猪肉,相扑,小糖人,灯会灯谜,宋朝的经济真的很繁荣,这种景象让人想起清明上河图。这些都说明张开宙是用心做服道化,用心摄影,用心剪辑,用心考证,再请一堆演技好的演员,看上去一股浓浓的正剧风。
                                          
 从去年的《知否》到今年的《清平乐》,导演都有一个让我不喜欢的点,男主必须伟光正,不能有黑点,结果还是成了大猪蹄子,顾廷烨必须从小就是个正直的人,都是继母陷害才变成这样的,小说中的顾二叔前半生纨绔是真(老白花捧杀的原因也有),后半生浪子回头也是真,明兰必须是美丽聪明集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庄先生的见解,加在女主头上,纵横商场的盛家大房,抵不过女主的聪明,官场老油子英国公府家的女儿出事还得女主去拯救,啧啧啧,这人设无敌。
  
                                          
 《清平乐》也是差不多的模子,男主嘛,自然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君父,士大夫眼中的好官家,不过我看了前面二十集跟后面十集,也不好评价。前面二十集我真的不知道这部剧要干嘛,看的我是一脸懵,不过男主老是想着补偿生母让人不舒服,刘娥教他养他,哪点对不起男主,导演是想告诉我仁宗是个孝顺的孩子?还是想要夺权?
                                          
 这部剧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2倍速都想弃剧,剧情就像是一盘散沙,这部剧也没啥高潮,就像是一杯白开水,不过我觉得有可能宋仁宗本来就是个平庸君主,没啥爆点。导演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展现前朝的文人风貌,仁宗的文治武功,曹皇后的风骨,帝后的婚姻围城,还要把原著的感情线拍出来,奈何没有驾驭剧本的能力,所以凉凉了。
                                          
 这部剧我最喜欢的还是怀吉与徽柔的感情线了,还是想吐槽一下,编剧为啥要把徽柔的人设弄成花痴少女,整天这个好看那个好看,让人误解徽柔不喜欢李玮是因为李玮不好看,进而否定了他的人品和才华。而且还把怀柔cp的名场面删减了许多,不过这两个演员像从书里走出来一样,台词也很让人感动。
                                          
 “怀吉,你是先认识我的,就算别的女子与你有多么般配,也要最喜欢我。”
  
 “怀吉是最最喜欢公主的,只愿一辈子都能伺候公主。”
  
 “我不喜欢黑天,甚至还有些怕,从今往后便喜欢了,因为黑天有个怀吉在看着我呀。”
  
 “守着公主哭,陪着公主笑,是最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徽柔心里。”
  
 “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永远不会放弃我。”
  
 “公主,怀吉陪你回家。”
  
 “公主是怎样的妹妹,怀吉就喜欢怎样的妹妹,怀吉只喜欢公主这样的女孩。”
  
 “在哪面墙上撞的?南墙。你被困住了,被困在这里了。我心甘情愿,永远被困在这里。”
  
 “臣愿意做公主的影子,臣庆幸可以当公主的影子。”
  
 “若你是一株荷花,那我就做你花叶底下的波浪,这样我们便可以岁岁年年,随风逐雨长来往。”
  
 “不管怎样裁剪记忆,我们都还是会出现在彼此的生命里。”
  
 希望来世的怀吉能捡到徽柔遗落的花钿。

关于《清平乐》的小吐槽

6. 《清平乐》赏析3

皇帝赵祯与太后刘娥的第一次交锋以皇帝占下风结束,可见眼下皇帝的实力远不足以与太后抗衡。
  
 朝堂上听到大臣陈述范仲淹请辞官守丧时,赵祯抓住机会与群臣谈对母尽孝之道,暗戳戳地刺太后。然而刘太后云淡风轻地化解了朝堂上八大王与吕夷简关于嫡母、生母的争论,顺带教育皇帝要思虑周全,国事家事两全。
                                                                                  
 少年意气的赵祯本来只是对太后不放手让他处置朝政而有小情绪,如今知道自己并非太后亲生,但是又不被允许接生母回宫,更加觉得憋屈,觉得亲娘必不会如此对待自己。就像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一样,赵祯用表达自己对生母的思念来对抗太后。
  
 赵祯不喜欢太后为自己选的郭皇后,于是告诉郭皇后自己很喜欢吃以前的李娘子做的蜜饯果子,让皇后带领宫里娘子们都学着做那个味道。赵祯让愚钝鲁莽的皇后用刻着“三春晖”的果盘盛装点心带去孝敬太后,借皇后之口讲解点心来历以刺太后。
  
 
  
                                                                                  
 
                                          
 
  
  
 之后,太后执意要升并未有功绩只是曾对自己有恩的张耆为枢密使。官家气愤太后是要把赵家江山变成刘家的后院,心里对太后的怨怼顿时达到顶峰。内侍张茂则在关键时刻点醒了他:官家和太后谁也离不开谁,这天下需要的是他们两个人。先皇也曾说过,如果官家知晓身世,不能存在两宫并立。如果轻易听信了有心之人的话语,任性而为会影响朝政稳定。
                                          
 
                                          
 
                                          
 
                                          
  官家冷静后明白太后此时要张耆任枢密使遇到朝中大臣反对,是在提醒自己:执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朝中事务,将会倾覆朝堂。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而是国朝稳定。 
  
                                          
 内侍张茂则从小陪伴官家,是官家最信任的人。后面的故事中官家培养怀吉是为了将来留给最兴来,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有一个在艰难时刻陪伴他、关键时刻点醒他的人吧。
  
  
  皇帝和太后的一次小争斗可以尽快地结束,将伤害降到最小。之后日子依旧过,政事继续处理。然而这一次正面交锋产生的“蝴蝶效应”给梁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7. 清平乐 六盘山读后感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计算。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清平乐 六盘山读后感

8. 《清平乐》是谁写的?

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碧鸡漫志》去:“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此其一也,在越调,又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


代表作有:
清平乐 

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清平乐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李清照——《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恩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

晏几道


留人不往,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波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平乐

周密 


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

一树桃花飞茜雪,红画相思暗结。


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


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云鱼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词作鉴赏   

如:张炎词以“悲秋”见长,离愁别绪,万感情怀皆可由秋景而发。如《清平乐》(候蛩凄断)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伤春”之作也别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发的情怀却是同出一源——伤亡国之情,感破家之痛。本词即是其“伤春”的一篇佳作。 上片“采芳人杳”两句,前句写春光明媚,芳红草绿,本是赏花采绿之时,然而此时却人迹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头攒动的景象一扫而空。后句由前句而发出“顿觉游情少”之感。张炎写词,写景常借故国家乡西湖之景之笔。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举世闻名,然而在作者眼里,由于元兵的践踏,西湖盛景已成过往云烟,人迹杳杳,游情惨淡。作者在此留下一个伏笔,不说元兵南掠,而言人杳,其中所含隐情,不言自明,非不想说,而不能说,也不必说也。承接上两句,“客里看春”两句,似乎是写后悔错过春时,未能饱览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其实一句“客里看春”,客居异地,浪迹天涯,终年如无根之萍,因此看景只会“草草”,“被诗愁分了”,怎么会游兴满怀呢? 下片“去年燕子”两句,借写燕子把上文欲说而未忍多说的话,又进一步做了一点吐露。前后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深入体会词人的处境。张炎身世前文已知,其国破家亡却经常或被政治逼迫北上大都,或因生活所迫,居无家所,家无常址,如同飞燕一样羁泊无定,浪荡天涯。“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短短两句话,道出作者说不出痛苦情思,其情切切,其感深深。最后两句“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夜雨”指使“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后主《浪淘沙》)的夜雨,不是早春细雨,而是暮春急雨。“催花”不是催促花开而是“摧花折叶”的摧残花草。此时雨却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一“雨”双关,透出家国身世之痛。 本词最突出的就是对比、比兴。今昔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写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有人评价说:”羁泊之怀,托诸燕子;易代之悲,托诸夜雨,深人无浅语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